龍門水產服務專欄

鱒魚常見的疾病(IX)

魚孢黴病

        魚孢黴菌可感染多種淡海水魚類,虹鱒尤其敏感,極容易感染,於本省北部地區曾有病例發生,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鱒魚養殖業者應特別防範本病的發生。

◎病因:

        魚孢黴病的病因主要為何氏魚孢黴菌(Ichthyophonus hoferi),為魚類專屬性寄生黴菌,屬真菌門、藻菌網,於3~20℃皆可生長,以10℃為最適宜溫度,故鱒魚等於冷水魚類易造成嚴重感染。

        於鱒魚魚孢黴菌呈球形,大小約10~300μm,具2~3層的厚壁的多核孢子及囊胞。成熟的囊胞常隨食物被食入,於胃部形成變形蟲芽(ameboblasts),穿過腸壁隨血流到各處的器官,以肝、腎、脾、心等最容易感染。於組織內會被結締組織所包圍,形成典型的多核囊胞,於囊胞會進行分裂或出芽生殖產生許多子代孢子,這些孢子可再侵入新的細胞繁殖或隨糞便及壞死組織等排出體外,沉於池底,再隨食物被食入而感染新宿主。

        虹鱒的感染率極高,可達100%,但死亡率低,很少會發生大量死亡,多半為少量而持續性的損失。

◎症狀:

        1. 輕症感染魚隻無明顯外觀症狀。

        2. 重症感染者,皮膚粗糙呈砂紙狀,或有肉芽腫狀增生物。

        3. 脊椎變形彎曲,影響泳姿。

        4. 肝、腎、脾、心、腸道等臟器常出現許多白色或灰白色的肉芽腫狀病灶。

◎診斷:

        經由症狀的觀察與病魚的解剖即可做初步的診斷,確診則需配合組織切片的特殊染色與魚孢黴菌的分離培養。

        1. 解剖病魚時於肝、腎、脾、心、腸道等內臟可觀察到許多白色或灰白色的肉芽腫狀病灶,形狀呈圓形大小約1~3mm。

        2. 病變病灶壓片以顯微鏡檢查時,可觀察到球形的囊胞,大小約10~300μm,具2~3層厚壁,內有多核孢子。

        3. 組織切片、PAS染色呈陽性。

        4. 分離培養。

◎治療:

        尚無有效治療藥物。

◎預防:

        1. 避免混養其他魚種以免引入病原。

        2. 以下雜魚等為飼料時,需先熟煮,以殺滅魚孢黴菌。

        3. 及早撈除病魚、死魚,減少病原的污染。

        4. 感染的魚場,禁止病魚移動,以免擴大漫延,水池器具等需以生石灰、氨劑、碘劑等澈底消毒。

        (待續)

飼料營養雜誌(p.103∼105)─龍門水產、九六年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