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補貼新政     四年內雜糧停產

因應加入世貿組織

稻米六年內減產8%

陸上魚塭四年內減少兩千多公頃

        行政院農委會86年起實施新的農業補貼政策,預定達成目標為四年內雜糧全部停止生產,六年內稻米減產百分之八、甘蔗減產百分之十五點八,四年內陸上魚塭面積減少兩千六百六十八公頃。

        農委會說,我國雜糧生產成本高於國際數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可說完全沒有競爭力,只有面對淘汰的命運。目前雜糧面積有九萬公頃,86年度起政府將持續調降保價收購期數,四年後就不再規畫雜糧生產與收購。

        稻米生產方面,農委會估計我國未來每年糙米需求量為一百六十萬公噸,依目前談判情形,加入世貿組織六年內須開放稻米進口百分之八。農委會已在「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將稻米生產目標由「自給自足」改為「供需平衡」,為免以後再有生產過剩情形,國內稻米產量將配合進口量逐年減產。

        未來六年砂糖也將逐年增加進口量,農民和台糖公司契作的蔗田,因而須部分休耕、轉作,甘蔗產量預定由目前每年三十八萬公噸,降到三十二萬噸。

        陸上魚塭則因地層下陷問題,必須減少面積。根據農委會規畫,嘉義沿海三鄉鎮有一千六百六十八公頃魚塭不適合養殖,希望透過補貼讓漁民停止養殖。另外,農委會也希望藉補助箱網費,在四年內輔導一千公頃陸上魚塭轉為海上養殖。

        農委會在稻米、雜糧、甘蔗直接給付加入綠色補貼,休耕的農地如翻耕、種綠肥、造林就增加補助金額,目的是不希望農民讓良田因休耕而荒廢了。農委會說,例如讓水田繼續維持在水田狀態,不僅可發揮涵養水源、調節微氣候的功能,也保持生產力,一旦國內糧食生產環境發生變動,可迅速再投入生產,確保糧食供應的穩定。

飼料營養雜誌(p.71)─農委會、九七年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