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大利多九孔養半年就可上市

        如果九孔養殖六個月就可上市、烏魚養殖一年就可取卵(烏魚子),對養殖業者來說,不啻是夢寐以求。

        這個夢也許不遠。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所長蔡懷楨及他在「水產生物實驗室」的研究小組,在台大舉行的學術成果發表會中指出,他們已經研究出以精子為載體,攜帶成長基因的技術;在實驗室的條件下成功的例子有泥鰍、九孔等。另外,以添加含有生長激素酵母的飼料,餵食烏魚後,烏魚的生長速度亦顯著加快。

        蔡懷楨說,以泥鰍為例,經過基因轉殖過程後,生長速度比平常的泥鰍快二點五倍,養殖六個月後就可以看出體型顯著不同。目前業者養殖九孔約需一年以上才能上市,蔡懷楨在小型的、封閉式的環境飼養「基因轉殖九孔」,半年內就達市場尺寸。蔡懷楨預測,在一般業者使用的大型養殖環境中,成本應當同樣良好。

        「水產生物實驗室」首先找到魚類的生長激素基因,然後以電解的方式讓這些基因進入魚類的精子,讓這些出身良好的精子找尋卵子,日後孵出的魚兒就是長得快的優良品種。整個過程最值錢的部分,就是如何控制「電」的步驟,讓精子成為成長基因的載體。

        國外學界過去類似的嘗試都告失敗,例如加拿大曾以受精卵的方式實驗基因轉殖的鮭魚。「基因轉殖」的魚肉好不好吃?蔡懷楨說:「沒吃過。」不過這是他下一個努力的方向,他與研究人員開始試驗將「肌肉基因」轉殖到水產生物上,讓魚、蝦長得快又大。

飼料營養雜誌(p.32)─資料室、九七年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