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水產服務專欄

魚類的寄生蟲(Ⅲ)

寄生蟲疾病的診斷

        密集式的養殖下,魚類難免會有寄生蟲寄生,於寄生蟲病的診斷時,並不能因為檢查到少許的寄生蟲就下定論,而要完整的檢查病魚的病變,再配合水質環境與飼養管理上的問題,才能正確判斷是否因為寄生蟲所造成的疾病。

◎疾病的發現─ ─注意日常的巡視與症狀的觀察

        魚隻若大量感染寄生蟲時,多少都會有一些徵候出現,這些徵候的發現唯有靠日常的巡視觀察,能及早發現及早處理,才能避免病情擴大,造成損失。

        魚類感染寄生蟲時,常見的症狀有:

        1. 跳躍次數增多或於池底池壁磨擦魚體,這時候可能於體表或鰓會有外寄生蟲寄生,如:白點蟲、斜管蟲、車輪蟲、三代蟲、指環蟲、魚蝨、錨蟲等。

        2. 食慾減退或厭食,寄生蟲感染較嚴重或有其他二次性病原的侵犯時會影響到食慾,需特別注意。

        3. 魚隻群聚於入水口處,費力張口呼吸,嚴重時呈現浮頭於水面漂游,鰓部可能大量感染寄生蟲,如白點蟲、卵圓鞭毛蟲或指環蟲等。

        4. 沉於池底昏睡,體表潮紅,這種現象常見於口絲蟲大量感染所造成的昏睡病。

        5. 體表出現大小於1mm的微細白點,多因為感染白點蟲所引起。

        6. 體表黏液增多,呈白霧狀,或有潰瘍出血,口絲蟲、車輪蟲或其他原蟲的大量寄生皆會引起。

        7. 體表有蟲體附著,如魚蝨、錨蟲、魚蛭等。

        8. 脊椎彎曲變形,常因微孢子蟲寄生所造成,常見於鰻魚、香魚及鱒魚。

◎環境因素與魚種的影響:

        不同的季節、水質環境與養殖魚種。也會影響到寄生蟲的發生,這些因素於寄生蟲疾病的診斷也要考慮到。

        1. 水溫驟變,尤其春秋季易發生淡白點病。

        2. 夏日高水溫期,易發生海水白點蟲、卵圓鞭毛蟲、魚蝨、錨蟲、三代蟲、指環蟲等的感染。

        3. 有機質多且密飼的池塘,易發生車輪蟲、斜管蟲、杯狀蟲等的感染。

        4. 鱒魚等冷水魚類,白點病易發生於夏日。

        5. 美洲鰻較日本鰻易發生鰾線蟲的病變。

        6. 老舊池塘較新池塘易發生寄生蟲疾病。

◎病魚的檢查:

        病材一定要選取新鮮的病魚,而且最好能採樣數尾,死亡的魚隻寄生蟲易脫離,會影響到判別。檢查時由外往內,先觀察體表的外觀病變,刮取體表黏液以顯微鏡檢查寄生蟲的種類數量;再打開鰓腔,觀察鰓組織的外觀,左右各剪取部份鰓組織,以顯微鏡觀察組織變化與寄生蟲;再而打開腹腔檢查內臟,同樣以顯微鏡檢查各臟器的組織、內容物,觀察有無寄生蟲。肌肉、骨骼若有變形或瘤狀物等病變,也要切開檢查,取病灶病樣以顯微鏡檢查。

        病魚完整檢查後,我們就可綜合寄生蟲感染的種類、數量與發生情形等初步判別是否是寄生蟲所引起的疾病。

◎寄生蟲的判別:

        魚類寄生蟲有些肉眼可見,如魚蝨、錨蟲、魚蛭、鰾線蟲等,有些則需借助顯微鏡來觀察,如大部份的體表寄生原蟲,有些甚至需經固定染色後才可以顯微鏡觀察到,如往血原蟲類。表一中簡要例舉一些台灣魚類常見寄生蟲的特徵與發生情形,以供讀者參考。(待續)

表一、台灣常見寄生蟲簡表

寄生蟲名稱 寄生部位 形態特徵 感染魚種 易發生季節
卵圓鞭毛蟲 鰓與體表 40-100μm,呈球形或卵圓形 海水魚類
口絲蟲 鰓與體表 10-20μm,形小呈豆形,具鞭毛 淡水魚類 秋、冬、春
微孢子蟲 肌肉與內臟 孢子形小4-5μm,但囊胞肉眼可見約2-3mm米粒狀 香魚、鰻魚 全年
淡水白點蟲 鰓與體表 500-800μm,球形具馬蹄形大核 淡水魚類 春、秋
海水白點蟲 鰓與體表 300-500μm,核呈串珠狀 海水魚類
斜管蟲 鰓與體表 50-80μm,豆形,體被平行排列纖毛 淡海水皆有 春、夏、秋
杯狀蟲 鰓與體表 60-80μm,長杯狀,吸附於組織 淡水魚類 春、夏、秋
車輪蟲 鰓與體表 40-50μm,體呈碟形車輪狀 淡海水皆有 春、夏、秋
三代蟲 鰓與體表 0.4-0.8mm,扁長形,卵胎生可見胎兒 淡海水皆有 春、夏、秋
指環蟲 0.2-0.5mm,扁長形,卵生,具4個眼點 淡海水皆有 春、夏、秋
異形吸蟲 後尾幼蟲於鰓組織內呈囊胞狀 淡水魚類 全年
鰾線蟲 成蟲形大,數公分長,呈圓柱形,肉眼可見 鰻魚 全年
魚蝨 體表 5-8mm,扁平循狀,肉眼可見 淡海水皆有 春、夏、秋
錨蟲 體表 0.5-1cm,長蠕蟲狀,頭部形成錨狀穿入魚體 淡水魚類 春、夏、秋
魚蛭 體表 2-5cm,體扁平細長具環節 淡海水皆有 春、夏、秋

飼料營養雜誌(p.105∼109)─龍門水產、九七年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