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如何生產更多的蛋

        遺傳、營養、健康狀況、禽舍型態以及機械自動化等,任一環節對蛋雞業之隻舍蛋產率皆有重要關係,然提高生產表現首要的是著重良好的禽衛生措施,並善加利用人類富有的自然資源。於現今如此競爭的時代下,想在蛋雞間獨領風騷,禽畜衛生與善用資源,實乃不二法門。

        雞蛋是非常便宜且富含高品質蛋白質,由於普遍易取得,日常餐食中便已提供人類必須營養分。據統計全世界雞蛋年產量多達7千億(7×1011)個,乍看之下,似乎為一天文數字,但與快速人口膨脹的總人數相比,55億(5.5×109)地球人平均每人一年中也只能分配到約100個雞蛋罷了。如此意味著蛋雞業今後發展的空間,還能有每人約200個的年產量程度,又因各國蛋雞產業規模不一,開發中或第三世界國家今後努力的空間,尤有甚者。現今環境保護聲浪下,雞蛋在雞隻數已無法大幅度增加,於此前提而能有效彌補這巨大的產需落差,惟有提高隻舍蛋產率(ehnoused egg production)。咸信改善蛋雞業以下若干小環節便對隻舍蛋雞率有所助益。

一、遺傳(Genetics)

        由於育種專家的不斷努力,經致力於產蛋性能的選育與篩減死亡率基因後,已將雞蛋隻舍蛋產率由10年前的75%提昇至現今80%,職是之故,飼養市場上公認之優良品系蛋雞,至少能再提高每隻蛋雞年產量25─50個雞蛋,此舉例減少業者生產成本,且雞蛋市價隨之平易,進而促進消費量。

二、健康狀況(State of health)

        「沒有健康,就沒有利潤」(No health,no gain),健康狀況不佳,禽畜衛生的低落,無形之中均將增加生產成產的花費,倘若飼養蛋雞業者並未注重禽畜衛生這條金科玉律,那麼這場商業競爭就已未戰先輸了,可說毫無勝算可言,因金錢上的損失已從疾病的暴發中一點一滴流失掉,疾病所帶來的損失,蛋雞業甚至比肉雞業來的可怕。不幸地,此弊端時而易見,即使在最先進的國家也在遭某些疾病侵襲下,死傷之蛋雞隻數以百萬計,第三世界國家者,幾千隻萬受害。為什麼如此呢?肇因蛋雞業者疏忽掉禽畜衛生基本概念,也就是統進統出(All-in-all-out),假使沒有藉統進統出之空檔,定期實施消毒措施的話,則無法將病原徹底消滅,且不同週齡雞隻將同時被飼養在相同禽舍內,若某年齡層或某區域之雞隻受病菌侵襲,則將引發整場性的損失。然另一方面,統進統出可能於在養隻數較少、無法持續性維持蛋產量並且禽舍之結構設計應改變等方面稍嫌不足。

        據資料指出,若干有規模蛋雞場因乎略統進統出措施,近來履遭黴漿菌之gallisepticun菌株困擾,此黴漿菌株(Mycoplasma gallisepticun)屬病原性,能藉接觸傳染而引發慢性呼吸道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CRD),因而業者灑下鉅額在醫藥上來抑制蛋產量的下滑。若干報告上亦傳出咽喉炎(Laryngotracheitis)、支氣管炎(Bronchitis)與鼻炎(Coryza)等症狀在世界各地此起彼落出現過,這些因禽畜衛生的不注重,導致病菌有機會可趁而造成的損失(醫藥支出、蛋產量低與蛋品質不佳等),早已超出基因選拔所帶來的利潤了。要解決這些問題其實不難,只需從禽畜衛生管理方面著手,便可改善,事實上不只蛋雞場應執行,種雞場或種雞上游場之禽畜衛生管理,基本上而言大同小異,總而言之,蛋雞這產業資金多花費在飼料、雞群等負責生產層面環節上,而利潤或收益則視健康狀況與飼養管理模式來回收。因此蛋農若欲提升隻舍蛋產率,最重要一環就是去瞭解,禽畜衛生管理在整個生產鏈上各環扣層面下如何去實施,這關係到蛋雞場未來有否能力存活下來。

三、雞隻大小與存活率

        近年來剛孵化之小蛋雞通常比肉雞來的輕,也因更纖弱而易對外來緊迫原(External stressor)敏感,再者商業用產蛋雞業已被選育成瘦肉型(Lean),在熱帶氣候地區或不當飼養模式下,其體增重似乎困難。也無怪蛋雞出生後一週時之體重約1日齡時2倍,而肉雞則有4倍之多。此意味蛋雞在生產階段下,不管採用籠飼(Cage feeding)或平飼(Floor feeding),其體重已被控制在最佳生蛋體態(Optimum body weight),且每週體增重整齊度一致,當然其他細節亦不能輕忽,諸如:適宜的溫度、良好的通風以及品質俱佳的飼料等。

        剛孵化出殼之小雞體成分80%為水分,倘若體內水分損耗10─20%的話,極可能導致死亡,而過熱且未及時補充水分將使雞隻呈脫水狀況,因此為增加存活率需注意禽舍之通風,思量是否有足夠水提供給柔弱的蛋雞,特別是在剛孵化後最重要的時候。

四、剪喙(Beak trimming)

        剪喙為一大緊迫,何時剪喙?如何剪喙?均足以影響日後雞群存活率、整齊度(Uniformity)、飼料消耗量以及週增重。剪喙看似容易,但學問甚大,並非任何人都可以臨時批掛上陣,最好訓練若干特定人員,每批雞隻需剪喙時,只有經過訓練且操作熟練者才能擔任。千萬不要催促或限定每人每小時該完成幾隻,以免弄巧成拙。妥善剪喙之雞隻,日後對飼料效率差、整齊度不一、死亡率高與喙尻(Cannibalism)等不利因素將降低到最低。

五、飼養密度(Housing density)

        在建築雞舍與購置設備之前,就必須先決定到底要飼養若干數目之蛋雞,並且配合育雛、育成及產蛋期各階段下,每平方公尺(M2)或每籠舍之最佳飼養隻數,以妥善調控好飼養密度,過與不及階無助蛋雞業之獲益。當然業者除從經濟觀點考量外,亦需掌握市場蛋價之脈動,方能供需有節,獲取利潤。飼養密度之高低,係有下列因素影響之:飼養之型態(籠飼或平飼)、通風設施、地理氣候、季節變遷、籠舍設計以及蛋巢大小。此外,各蛋雞品系間,因遺傳與基因之相異,導致體型互有巨細,通常產棕色蛋之蛋雞(Brown layer)較白色蛋之蛋雞(White layer)體型來的大,其飼養密度之拿捏,自不贅言。

六、資訊(Information)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確實快速之資訊,潛移默化中可能使您獨佔鰲頭,姑且不必盡信市面上之謠傳,但取得確實消息可從最上游育種雞場著手。在現今商業圈中,買方與賣方之互動關係相當重要,買方有權向賣方索詢詳細資料,包括每批雞隻表現結果、此時多少蛋雞流通於市上以及技術服務。事實上賣方也很樂於藉此拉近與買方之關係,並且從中知道市場上現今所需之方向,而研發新技術、新產品來提升本身競爭力。育種場的目地便是使所屬蛋雞場所飼養的蛋雞均是最新型,也是最有賺錢能力的品系,並且告知最佳的飼料方式以達適時、適當體重、兼產量之標準所在。當然育種場賣出之品系實際飼養上表現如何?必須有所印證,買方告知或育種場本身派人來了解情形均有,蛋雞場應高興後者之發生,且將盲點或缺失坦白告知來方,並尋求其幫助,但有一件事是要注意且嚴格執行的,為當育種專家進入場內時,必先淋浴且更衣,因為他們可能已先到過若干雞場,或許身上正帶有影響產蛋或致蛋之病原,馬虎不得,切記。

七、適當體重(Optimum body weight)

        如何達到最好的隻舍蛋產率?可由以下三點來矯正與檢定:1. 適時適當體重;2. 性成熟整齊度佳;3. 良好光照計畫。初產蛋雞若體重未臻足夠,極易導致日後產蛋高峰偏低、子宮脫垂(Prolapse)、蛋重不理想與蛋形(Egg shape)不佳等,因此需注意控制體成分與體重在1、4、10以及16週齡之標準範圍內。由於基因選拔的演化,初產蛋之日齡已被提早,以期在蛋雞有利用價值時間內獲得更多蛋產量,避免提早初產蛋時體重尚未趕上之窘境,每時段體重控制似乎是重要的一環。再者倘若因考量蛋價或雛雞價格的波動,致使需強制換羽(Force molting)的話,那麼65週齡時體重與體成分組成亦需一併考慮,冀求在第二產蛋週期能表現良好,如果將蛋雞想像成一2公斤不致之產蛋機器,使用年限內可產500顆蛋,重約30公斤,如此成績是不是很另人驚訝,但前題是得妥善處理好每個生產細節。

八、營養(Nutrition)

        「要馬兒跑的好,就不能不給馬兒吃草」,因此提供品質俱佳的平衡飼糧,如同良駒之芻糧,目前開發國家或少許開發中國家對飼料品質與營養成分已臻標準之列。通常飼料之支出,佔整個蛋雞產業的60─70%,所謂牽一髮動全局,著無庸議。飼料營養與飼料原料之重要性,又因各國或各地區之盛產物資而有所差異,因各地大多利用該區資源最豐富,通常也是最便宜之飼料原料之配製混合飼糧,如此可使飼料成本降低,反過來說,所利用飼料成本高,雖生產量亦不俗,並不意味能有利潤,畢竟飼料支出佔蛋雞產業6成以上,不可小看。

        事實上當蛋雞到達可產蛋階段時,某些固定的支出是持續著的,包括育雛、育成期之投資管理,禽舍及畜牧器材設備之折舊、醫藥疫苗費用與光照等等,如此業者不僅需注重開源方面(產量),節流也相當重要,特別在飼料方面所能節流的程度可能較高,在更改飼料配方前,最好能參考文獻或報告,若無則需自行試驗探討,除以單價便宜原料置換高價位原料外,亦可針對氣候、季節、胺基酸組成、蛋白質含量與能量高低等變數來抑驗某些地域特產原料的使用性。並非每個營養試的結果,就能套用在世界各地,甚至有負面效果,乃係因時因地不同環境下導致,蛋雞營養之研究是一漫長且持續的,除需考慮基因、健康或飼料成份組成,亦牽扯到飼養管理及禽畜衛生等方面。

九、飼料品質與飼養管理(Feed quality and management)

        各種背景下提供均衡營養之混合飼料於蛋雞,已無庸置疑。但飼料之品質與飼料管理亦左右蛋雞業之表現,有關飼料管理對飼料消耗量之關係,可由加拿大安大略Guelph大學針對飼料槽之設計、禽舍管理等方面看出端倪(表1),當管理上有疏忽時,每天每百隻蛋雞所多浪費之飼料將有9磅(4.1公斤)之多。由於飼料佔蛋雞產業比重頗大,咸信配製最佳營養需求量、兼善加利用每粒飼料以及維持最高新鮮度等,彼此均有正面效果。

表1. 飼養管理與飼料消耗量之關係

因素 累計增加消耗量% 消耗磅數/100隻/天

料槽設計不良

飼料裝太滿

禽舍賊風

鼠輩橫行

疾病與寄生蟲

採食掉落飼料

0

12

18

28

29

36

41

22.0

24.6

26.0

28.2

28.4

29.9

31.0

十、雞蛋收集系統與蛋大小(Egg collection system and size)

        據估計全世界一年中約有280─700億(2.8─7.0×1010)顆蛋因破殼導致損失,約佔總蛋產量4─10%。當然眾多因素均會影響破蛋之發生,因該系統為自動化機器,而蛋之大小又非一致,需多方矯正與測試方能發揮最大功效,通常應注意三點:1. 雞蛋分類的百分比是否適當;2. 估計每場之次等級(Undergrade)雞蛋百分率是否正確;3. 隨時比較調整蛋大小標準。假如做到上述三點,那便較無問題出現。現今之收蛋機器已進步到全電腦化,可藉由每次所收集之蛋大小出現比率之高低,自動矯正到下次可能收集到蛋的大小,當然標準需視年齡、品種、飼養模式、籠飼與平飼、飼糧與健康狀況而定,假如雞蛋收集系統一切均調整到最佳狀況,則每隻蛋雞可能增加10─20顆蛋產量。

後記

        現今蛋雞業如同車手參加GP─500賽車般競爭與冒險,當賽車手(業者)駕馭500cc摩托車(蛋雞),風馳電掣於彎曲跑道(蛋價波動)時,引擎馬力(產蛋表現)、天候(溫度)、油料(營養)等因素均影響到達目的地(獲利)的快慢,此外安全帽(統進統出)、車手皮衣(疫苗)與中途換胎(強制換羽)等,又是賽車場上必須的裝備與過程。君不見GP─500賽程中稍不留神即車毀人亡,而頒獎開香檳時那般愉悅,不正像那蛋雞業者之寫照嗎?

飼料營養雜誌(p.4∼10)─李育才、九七年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