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糖經驗看養豬業未來

        口蹄疫發生,帶給養豬業者莫大的打擊。豬價一路下滑,曾跌到每百公斤一千五百元,還不及發生疫情前市價的三分之一。以一貫作業豬場而言,從自養母豬、配種、生小豬、保育、到肉豬出售,算一算綜合出場成本,每百公斤大約在五千元左右。而這樣低迷的市價,會持續多久,沒人知道。

        到底養豬事業在臺灣,還有沒有明天?個人對這個問題,持肯定的態度。大家都知道,豬肉是國人飲食營養,重要蛋白質來源。平均每人每年消費四十公斤,市場潛力雄厚。未來養豬產業規模可能會縮小,但是一個追求高效率、科學化飼養,生產無藥物殖留,健康的豬肉,仍會受大眾所喜歡。因為消費者,愈來愈聰明,會更理性選擇,什麼樣的豬肉是可以接受的。而不至於像目前,情緒化到一聽到口蹄疫,就拒吃豬肉。具有良好品牌「健康豬肉」,一定大受觀迎。來路不明的豬肉,消費者不敢掉以輕心,要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企業化管理改善飼養品質

        養豬業是一種資本、技術密集的產業。土地所佔面積不大,所用勞力不多,很多飼養管理作業,可以藉自動化,提高單位人工生產力,加以改善。根據臺灣省農林廳八十四年農業年報,飼養頭數在二百頭以下的小型養豬戶,有一萬七千零四十一戶,佔養豬戶總戶數百分之六十五點零五,僅提供全國豬隻總數的百分之七點八四;反之,飼養頭數在五千頭以上的大型企業化豬場有一百四十二戶,僅佔總戶數百分之零點五四,但飼養豬隻超過二百萬頭,供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豬隻。這些小養豬戶由於飼養頭數少,要做有效污染防治,或添加設備,都是不經濟的,如投資各項設備,又勢必轉嫁到生產成本。因此可以預期的,這些小型養豬戶將難與企業化大養豬戶競爭,必然會急遽減少。

        面對疫病的衝擊,開創國內企業化、科學化養豬龍頭─臺糖公司,對國內豬病防治有重大貢獻。過去幾年,臺糖公司協助政府建立屠體評價制度,配合政府政策,調節毛豬市場,以穩定豬價;此外,並研訂毛豬屠肉藥物殘留管制方法,提高屠肉衛生品質,深得國內外廠商所信賴,亦為民間所仿效。

        臺糖公司豬隻的生產力,並非國內最好的,其毛豬生產頭數,自七十年佔全省百分之九點六,一直下降到八十五年,還不到百分之五。但臺糖公司多年來致力於畜殖場衛生管理及免疫制度的建立,強調預防保健重於治療。因此,其各項畜殖保健與疫病防治之成果及經驗,或許可提供養豬業界參考。

臺糖科學化經營值得借鏡

        目前臺糖公司保健體系,係以畜研究所家畜保健系及該系屏東分部為主,除了研究試驗外,也負責附近豬場疾病診斷及防治。值得一提的是,臺糖公司對進養種豬,一定要隔離,觀察三個星期,確定健康,不帶病原菌,才能與原來豬群混合飼養。因此,門禁管制嚴格,對車輛及人員踏腳、洗手消毒、進豬舍前更換工作服,膠鞋等防疫措施非常落實。另一方面,公司對海外惡性傳染病預防非常重視。

        臺糖公司對豬舍設計,也有相當完整的規劃,舉凡豬舍排列、建材、通風、溼度、每欄飼養頭數、飼養面積,均審慎加以研究。臺糖公司首創分段飼養管理,一貫作業,依豬隻年齡、生理狀態,將公豬、待配母豬、懷孕母豬、分娩哺乳母豬、保育仔豬及肥育前、後期肉豬,分別飼養於不同設計之豬舍中;豬舍設計,都予以間隔,具有隔離作用,豬舍周邊廣植花草樹木,以美化綠化環境,淨化空氣品質;豬舍裝有自動噴霧設備及手動消毒死角,防止病菌孳生。這種分段管理的最大好處,在於推行「全進全出制度」,以統一生長發育時間,整批進養,整批出售,中間豬舍騰空一段時間,更便於徹底執行清理消毒,減少疾病發生。

因應國際貿易自由化衝擊

        對於消費者所關心的病死豬處理,臺糖公司發展高壓蒸煮鍋,將病、死豬,經蒸煮處理,殺滅病原,回收充作豬隻蛋白質補充飼料。這項發明,深獲農政環保單位肯定,引起民間業者採用興趣。

        國內養豬事業,歷經四十年的努力,已漸趨成熟穩定,但國內養豬環境已有顯著變化,未來也將遭遇一些限制,包括:人工費用每年呈幾何級數成長,雇工愈來愈困難;環保意識高漲,豬糞尿應妥善處理;消費者重視藥物殘留、疫病發生;國際貿易自由化後,競爭激烈,低價豬肉進口,在所難免。

        面對這些衝擊,養豬業者如何因應?臺糖公司一些做法值得參考:一、維持適當養豬規模:未來本省養豬頭數,將以滿足國內需求為限,規模不宜再擴大。二、提高養豬經營效率降低成本:如提高繁殖率、生長效率、減少死亡率、豬糞尿有效處理。提高國內毛豬競爭力。三、發展肉品加工:以往國內多只養原料毛豬,利潤低,日後應發展畜產品二次加工,以取代冷凍肉出口,提高附加價值。四、進行海外投資:尋求海外據點,如到菲律賓、越南、加拿大…等地投資,利用當地豐富飼料資源,尋找養豬第二春。

飼料營養雜誌(p.73∼75)─蔡俊男、九七年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