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緊迫情形下之肉雞生產

簡介

        藉著人為的努力及自然的演進,今日商業生產之肉雞已是生長速率最快且最有效率的禽類。然而,伴隨著如此巨大潛能而來的,則是對於許多不同形式之緊迫感受性的增加。由於生長本身牽涉到許多生理系統之作用,且由於緊迫所造成的結果通常見有加成性,因此,對於現今的家禽經常感受許多不必要的緊迫,實不需驚訝。而在許多潛在的緊迫中,較為顯著,且為本試驗所探討的主題為熱緊迫。

        商業肉雞對於熱緊迫的感受性特別顯著,此係由於肉雞代謝熱的產生隨著生長速率而增加,但散熱能力卻未隨之提高。故當其暴露於高溫的外界環境時,散熱作用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在高溫環境下,兩種散熱途徑(蒸發及非蒸發)中的非蒸發散熱潛力降低,換一種說法,即雞隻為了避免過熱,必須增加呼吸速率來進行蒸發散熱,但不幸的是:蒸發性散熱僅可承擔部份的熱散失,而呼吸速率的提高卻會進一步增加熱的產生。

        於熱緊迫環境下,雞隻飼養者於熱緊迫時所採取許多措施對於雞隻性能或具正面但也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高溫時,必須適當的併用營養及管理措施,以獲致滿意的性能。但是這些措施的選擇容易令人感到混淆,的確,除非配合完整的鳥類生理學及行為反應作用機制之知識,否則,採取某些措施所產生的結果,常會與預期的效果呈現相反的效果。

一般考慮事項:

        熱緊迫的影響經常不規則地散布在一特定的區域,公司或雞湯中,而此變異,將使得熱緊迫的發生顯得毫無章法。但是,如將熱平衡與日齡,體重,日糧形式與管理方式及雞隻所處環境的以往歷史之間的交互作用的關係一併考量,則熱緊迫的發生及所需採取的措施就變得較容易預測。

        雞隻的適溫帶由孵化時的攝氏32度,逐漸降低至4週齡時的攝氏24度。故雞隻生產者極少去擔憂幼齡雞隻的熱緊迫問題,但隨著雞隻日趨成熟,飼養者亦日漸擔憂熱緊迫的問題。通常體重較重的雞隻常面臨著較大的熱緊迫困擾,因其每單位體重擁有較少可供散熱的體表面積。而另外一個影響熱緊迫感受性的變因為:雞隻先前所暴露的熱緊迫情形。雞隻在經歷過先前的熱緊迫經驗後,其再次面臨熱緊迫時之存活能力會顯著地提高,此現象被稱為環境適應作用。此現象可藉由測量已環境適應雞隻的體溫低於未經環境適應雞隻的體溫而得到印證(Wiernusez和Teeter,1992)。環境適應反應,部份歸因於攝食量的減少所致,但依我們實驗室的研究顯示:環境適應之反應係由於雞隻將每日的熱生成重新分配到一日中較涼爽的時段(Teeter等人,1988)。而另外的研究結果指出:高脂肪飼糧使雞隻熱生成增加,故抵消環境適應效應,但更多有關脂肪的研究容後再討論。雖然基本上家禽業者無法應用這些觀念來避免熱緊迫的發生,但能夠應用這些相對的指標,以判斷下列各項熱緊迫緩和措施之可行性。

熱平衡

熱生成:

        鳥類體熱平衡的維持,決定於熱生成及散熱兩者之調和。肉雞之熱生成特別高,因為其由飼料消耗之固有的代謝能效率,樂觀估計約為40%所支持的生長速率,意即攝入飼料代謝能的60%均以熱的形式損失。在適溫狀態下及低溫之外界環境下,熱生成沒有不良的影響,但正如上述所討論的,鳥類在熱緊迫情況下,由於其散熱能力的降低,故產生的熱變得足以威脅性命。而肉雞為求存活,故試圖以減少飼糧消耗來降低體熱產生。雞隻飼養者卻相反地持續試圖使雞隻增加採食量以避免雞隻因熱緊迫而導致之生長抑制。就這點而言,人類所採取的立場與大自然互相矛盾,雖然人類可以成功地影響大自然,但其結果卻從挫敗到成功都有。

生長速率潛能:

        有關正確地估計熱緊迫雞隻之生長速率潛能的研究相當少。如果熱緊迫與飼料消耗量無關,則為了防止因攝食量下降造成生長速率潛能的降低而增加攝食量的措施可能無正面的效應,或僅僅是加重屠體脂肪而已。事實上,許多已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發生受熱緊迫的雞隻,其體重不但較輕,而且比較肥胖(Kubena等人,1972),在外界溫度每增加攝氏1度時,其總脂肪量及腹脂量分別增加0.8%及1.6%(Howlider和Rose,1987)。這種脂肪生成反應亦是另一種形式的環境適應作用,其淨效應為熱生成的減少。雖然如此,我們實驗室所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熱緊迫雞隻的生長速率,包括蛋白質及脂肪,皆可被成功地增加(表一),但必須注意的是:強迫灌食以提高攝食量,顯著性提高死亡率。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其證明了成功地調控能量的攝取可改善生長速率,但亦顯示了於生存極限之熱緊迫下,增加能量攝取可能致死。在這個例子中,我們贏得生長速率的戰役,卻輸了存活率的戰爭。故當某人試驗去改善因飼料攝食的降低而減緩生長速率時,以下所討論有關於散熱考量的事項對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表一、採食量對於熱緊迫雞隻生長速率及死亡率的影響

攝食量1 日增重(公克) 屠體增重(公克) 存活率(百分比)
6.5

8.3

9.6

任食1

8.5

30.4a

41.9b

55.7c

 

38.6b

246a

335b

403c

 

339b

100a

92b

70c

 

91b

1攝食量數值以每日攝取體重的百分率表示

abc各行中上標字母不同者其間差異顯著(P<0.05)

溫度調控

非蒸發性散熱:

        當被飼養於低溫或適溫環境下時,所有家禽種類皆利用非蒸發性散熱當作主要的散熱方式,非蒸發性散熱是一最具能量效率的散熱方式。雞隻生由增加體表面積及體表的血流量來促進非蒸發性散熱(Bottje和Harrison,1984)。我們認為於熱緊迫期間,這些血液分流影響了消化率。相反地,在後來的恢復期間,食物代謝及熱生成會增加。故雞隻生產者必須明智地於傍晚時利用通風系統,儘可能快速地排除廢棄的熱,使得非蒸發性散熱潛能能夠恢復,而爭取最長的時間來供雞隻代償性生長,當適宜的溫度調控,則傍晚時分可提供雞隻重新獲得失去生長潛能相當好的機會。

蒸發性散熱:

        當外界溫度高於雞隻適溫帶時,非蒸發性散熱的重要性降低而蒸發性散熱變成為主要的散熱途徑,在攝氏41度時,水的潛在性蒸發熱為574 cal/ml(Van Kampen,1981),而將水加溫至體溫時所需吸收之熱能約為20 cal/ml(Weast,1987)。雞隻於熱緊迫期間熱能的散失大部份依循上述簡單的物理化學原理進行,無論如何,在此過程中仍然有其生物學的一面,在我們實驗室最近所進行的研究中,已確立了蒸發性散熱不僅受到呼吸速率的影響,亦受到飲水量及流經各組織的影響。雞隻可藉由增加呼吸速率快速增加蒸發性散熱,故呼吸速率為體溫調節的一重要方法(Mather,1980)。而且此過程的效率可經由人為調控。靈敏的雞隻飼養者不只是以緩和雞隻熱緊迫,使他的雞隻吸收速率從適溫下的每分鐘25次增加至熱緊迫下的每分鐘250次(Linsley and Berger,1964),更會採取許多措施(以下文中會加以討論)。熱緊迫雞隻的呼吸效率的增進特別重要,因為呼吸速率的增加需要消耗能量及增加雞隻熱負載之熱能,故更增加了散熱需求。而呼吸速率提高的另一不利影響為呼吸性過鹼症,但是,蒸發性散熱為熱緊迫雞隻能夠增加熱能散失的唯一方法,故我們必須設法使之儘可能的有效率。

        熱緊迫情況下,相對濕度亦顯著地影響雞隻蒸發性散熱潛能。空氣含水份的能力並非恆定的,其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明顯地改變,相對濕度即估計空氣於特定溫度下,含水份的飽合程度,當相對濕度愈高則雞隻可蒸發的水份則減少(呼吸效率降低),故除非體熱產生能夠減少,否則體溫將增高。瞭解此原理,則我們可以藉由適切地調控通風及舍內蒸發散熱設備(如噴霧及水簾)來加以改善。一般說來,當相對濕度高於70%時,噴霧設備的效果非常有限。

管理模式之選擇

        今日家禽生產業者,在彌補熱緊迫影響之決策上,面對著各種的推薦措施,而欲從這些多種而不同的管理方法中進行選擇,的確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有些技術對增進生長速率有利,而有些則對死亡率的改善較有效。如果採用一個可改善多項生產性能的管理措施,則因熱緊迫造成的低生產性能可獲改善。如何在這些選擇中尋求平衡點,以達到最大的生產是本節的目的。

設備:

        適當禽舍之重要性無庸再多加強調,適當的禽舍是進行有效率之熱緊迫管理計劃的基礎。禽舍必須為長軸東西走向,並有足夠高度之高挑屋頂,以免陽光直接照射入禽舍中(重要的熱源),屋頂高度約需有17英呎,使熱能夠自由地上升及從雞隻身上散開。屋頂的絕緣材質需為R─30或更大。通風是很重要的,其影響到禽舍內的環境溫度及相對濕度。開放式禽舍內外所有的障礙物如:樹、長草、灌木等均需移除,以達最佳通風效率,而禽舍周遭的青草覆蓋對於減少輻射熱則有令人滿意的效果,裝置風扇必須使之貫穿於禽舍,以促進空氣流通。雖然針對禽舍所採行的措施很多,但本論文的主題係針對生物學觀點及其相關措施來加以探討。

飼養:

        Squibb及其他學者(1959)建議:因熱緊迫而導致的經濟損失其最大部份導因於攝食量的降低,的確,正如前面所探討的,熱緊迫雞隻當飼料消耗增加時,其生長速率亦將增加,因此生長速率潛能仍具有未受熱緊迫雞隻的水準,因此,如:較常地運轉自動餵飼器或物理性地震動餵飼器,飼料打粒,持續點燈及使用高營養濃度之飼糧等措施,皆已被雞隻飼養者使用以彌補熱緊迫期間營養攝取的減少。但是,正如前面所討論的,雞隻對於熱緊迫的自然反應為減少飼糧的消耗以降低熱生成。因此,於現今解決急性熱緊迫期間,此種生理反應的方法必須是不會增加雞隻熱負載及熱避免死亡率增高的方法。因此,我們把提高雞隻飼料消耗量來改善增加時,控制管理雞隻飼料消耗的最主要困難為:我們並不知嚴重的"熱浪期間"何時會出現。

斷食:

        由於急性熱緊迫期間,增加飼料消耗量會增加死亡率,故吾人預料降低飼料消耗有助於提高雞隻存活率。探討斷食措施於肉雞存活率效應之報告首見於McCormick等人(1979),他們觀察雞隻在斷食24,48,72小時後,其存活時間增加。我們實驗室所收集的數據(Teeter等人,1987)確立了短期間的斷食亦可增加肉雞生存率(表二)。在雞隻遭受熱緊迫開始前,實施短至3小時間距的斷食,即可改善雞隻存活率,然而,當熱緊迫開始後才移去飼料實施斷食,則效果甚差。雞隻消化道內飼料的清空及降低營養份的利用需要時間(Smith,1983),故當吾人將一般正常生產環境下之熱負載規模、期間等因素加以考慮,則於熱緊迫開始前,將斷食間距加長至6~8小時,則可能獲致最大的效果。在熱緊迫開始前6小時實施斷食,再配合以6小時的熱緊迫期間,斷食時間可提高達12小時之久。

        為了使斷食措施更具效率,斷食與發生熱緊迫時間的同步是絕對必要的。精確的定義熱緊迫的發生時間相當困難(Teeter等人,1985),誘發雞隻熱緊迫之環境條件包含了雞隻品系、先前環境的歷史、日齡及其它管理管─營養─生理變數。獨立的飼養者可避免這些複雜的交互作用變數,而簡單的以最初看到雞群喘氣及呈現不舒服徵狀之時為熱緊迫開始的時間,如欲進一步求得更精確地時間,則可依據熱緊迫之初期,雞隻體溫會增高攝氏0.5度的情形來判定。斷食開始實行時間約需於熱緊迫開始前6小時,並持續至外界環境溫度開始下降為止。

        實行斷食措施之最主要顧慮為生長速率會受到不良的影響,理所當然,此措施的使用係著眼於雞隻存活率,而非著重於生長速率,但是我們仍舊希望其對於生長速率的不良影響能夠減至最小,我們已在許多不同的田間環境及田間模擬狀況下,針對斷食對於熱緊迫期間雞隻增重及飼料效率之影響進行評估,綜合許多環境下的平均結果顯示:熱緊迫期間,斷食效應對於生長速率並無影響(Smith及Teeter,1987,1988),切記,於熱緊迫期間,雞隻的生長速率已經降低,而斷食造成的主要效應只不過是將雞隻飼料消耗及生長時間轉移至較涼爽的時段而已。時至今日,已有證據顯示:生長速率未明顯地受到斷食的影響,但無論如何,於適溫環境之下,斷食措施的使用將潛在性地降低生長速率。

        實施斷食所需注意的其它問題包括了當飼料重新供應給雞隻時所可能遭遇的一些問題:在雞隻重新供應食物時,飼料必須以不使雞隻過度興奮及瞎衝亂跑的方式適當的提供予雞隻,並需有足夠的飼槽空間,而自動餵飼器的聲響會繳起雞隻的興奮,其可能在特定情況會引起特殊的困擾。

        Lott在最近進行的研究(1990)中,於雞隻暴露於熱環境前4小時將飼料移除,並於熱緊迫前1小時恢復飼料供應,結果顯示:雞隻同時維持了飼料攝取及耐過熱緊迫,顯然地,以此種方式處理的雞隻飲水量增加(見以下討論),其與存活率呈正相關。此研究顯示影響雞隻熱緊迫的交互作用之生理過程需進行許多項試驗來加以探討。

酸鹼平衡:

        熱緊迫期間提高呼吸速率使體溫能夠維持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如何,蒸發散熱必須增加肺泡通氣速率導致了二氧化碳的損失及酸鹼失衡(Bottje等人,1985;Teeter等人,1985)酸鹼失衡導致的特定後果已被探究,肉雞在飲用碳酸水(Bottje,1985)或補充酸性物質如:氯化銨或鹽酸(Teeter等人,1985)的飲水後,其增重增加,證明了對於生長速率而言,維持二氧化碳或血液pH值是重要的。然而,在其它研究(Teeter和Smith,1986:Teeter和Smith,1987)中則指出:雞隻除了酸鹼平衡已失衡外,氯化鉀,氯化鈉及硫酸鉀可改善營養。添加氯化銨可使血液pH值恢復正常值,但對於增重無任何影響。各處理間唯一的共同點為生長速率與飲水攝取量間呈現正相關(P>0.98)。這些數據建議:許多飲水添加物質改變生長速率的作用,主要係經由強迫雞隻增加飲水量所致,飲水量對於熱平衡的影響的確是顯著的,我們將在下一節中討論。當飲水量相等時,酸鹼平衡對於生長及存活率就變的非常重要,故亦不可忽視。

表二、在兩試驗中停飼期長短對於急性熱緊迫肉雞存活率之影響

停飼期距熱緊迫1

開始之時間

停飼期間

外界溫度

存活率(%)
試驗一 試驗二
24小時前

12小時前

6小時前

3小時前

緊迫開始時

2小時後

3小時後

4小時後

未停飼

26.7

26.7

26.7a

26.7

32.2

35.0

36.7

38.8

92.0a

86.7a

80.0a

51.6b

81.7a

70.0ab

67.7ab

60.2bc

48.7bc

49.0cd

48.7cd

45.2d

1熱緊迫定義為溫度32.2℃,55%相對濕度

abcd各行中上標字母不同者差異顯著(P<0.05),本表摘錄至Nutrition Report International,1987。

飲水管理:

        熱緊迫期間,雞隻的飲水為一重要的考量,因為熱緊迫雞隻經由蒸發散熱的途徑散發80%的熱生成(Weirnusz等人,1991;Van Kampen,1974),故可於飲水中添加多種不同的鹽類,以改變雞隻滲透平衡,增加飲水量及影響水平衡。而在我們試驗室所進行的試驗顯示:當以多種不同的鹽類個別添加於飲水中,餵予適溫環境禽舍中之雞隻,對於其生長及飼料攝取並無影響,然而,對發生熱緊迫的雞隻而言,那又是另一回事,尤以氯化鉀添加於熱緊迫雞隻飲水中,則可觀察到其不僅可改善性能,而且可以減低血清中的cortcosterone(Deyhim和Teeter,1990)。研究(Smith和Tetter,1986;Teeter和Smith,1987;Belay和Teeter,1993a,1993b;Beker和Teeter,出版中)指出:雞隻飲水量增加所導致的益處為水份可當作熱接受者,並可增加每次呼吸所散發的熱量。這些熱平衡效應主要在飲水溫度低於28度時可被觀察到。對於性能的改善(生長速率,飼料效率及存活率)則與環境息息相關。在特定條件下,經由改善飲水管理可改善任何性能相關之變數。

        每一次呼吸所散發的可蒸發性熱及熱能與飲水消耗量及平衡具相關性(R2>0.8)(Belay和Teeter,1993)。處於正水平衡的雞隻較能夠維持體溫的恆定,而此相關性在商業肉雞特別顯著,因為熱緊迫導致的排尿量增加並不會受到飲水量的影響,而持續強迫雞隻飲用遠高於需求的飲水量,其目的只是補充蒸發散熱所損失的水份量。相反的,野生鳥類具有減少排尿量及提高蒸發散熱效率的能力,故使肉雞每次呼吸能夠達到最大的蒸發散熱潛能及熱能散失的管理重心在於飲水量。增加含氯化鉀飲水之攝取量及/或降低飲水溫度可增進蒸發性散熱及增加每次呼吸所散發的熱量。數據顯示:較基底水準高出20%的飲水量可增加每次呼吸所散發的熱量達30%,在商業肉雞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推測可能為:大部份的遺傳選拔的研究皆於食物及飲水不虞匱乏的情形下進行,故現代的肉雞當暴露於熱緊迫之下,其已喪失了野生鳥類所具有之保存體液的能力。因此,未來因應熱緊迫的措施最好能夠著重於此方面之探討。

飲水溫度:

        飲水中添加鹽類及飲水溫度間,顯然存在著顯著的交互作用。表三之數據為三次試驗之平均,顯示當飲水溫度低於雞隻體溫時,飲水中添加氯化鉀可顯著增加飼料消耗量及生長速率(P<0.05),而在雞隻體溫相近溫度的飲水中添加鹽類則無改善效果。無論如何,僅降低飲水溫度但不添加鹽類仍可刺激飲水量。而且已經證明降低飲水溫度及飲水添加鹽類的效益是相加的。生長速率的增進係由於雞隻攝取更多的飼料,故可能彌補了一部份體溫不足之影響。

表三、飲水溫度及飲水添加氯化鉀對於熱緊迫雞隻的影響1

飲水溫度(℉) 平均日增重(公克) 每日飲水量(毫升) 體溫(攝氏度)
  對照組

 

0.5%

氯化鉀

對照組

 

0.5%

氯化鉀

對照組

 

0.5%

氯化鉀

55

88

108

55.4

50.3c

47.0cd

60.2b

56.5ab

42.5b

364b

359bc

364b

470a

466a

340c

42.8ab

43.1a

43.3a

42.7b

42.9ab

43.1a

1三個試驗之綜合

abcd各項中,上標字母不同者差異顯著(P<0.05)

飲水中礦物質的添加:

        Belay等人(1990)利用裝置人工肛門的雞隻進行試驗,觀察到其在熱緊迫情形下,尿液中鉀、鈉、鋅、鉬排泄量增加及糞中鈣、錳、硒、銅排泄量增加。由於尿液及糞中的排泄增加,使得鎂及磷之礦物質回收減少。這些各別礦物質是否有無關於飲水量的特殊效應存在,則尚未被明確地證明。而較充份的證據顯示:以鉀鹽為主的電解質產品較鈉鹽佳。特定的陰離子亦可能造成影響,而相關研究目前正進行中,雖然這個領域仍多停留在論點主張的階段而較少事實的證明,但經由正進行中之針對急性熱緊迫,慢性熱緊迫或熱緊迫之後代償性增重等的應用研究,可能可發展出有效的熱緊迫緩解措施。

飼糧組成

熱能之濃度及熱能來源:

        許多研究針對飼料處理的多種方式進行評估,以探討其減低熱緊迫影響的效率(Moreng,1980;Leeson 1986)。添加脂肪可改善生長速率,(Dale和Fuller,1979)。推論這些飼糧配方效應的原因為其產生較少的熱能浪費而增加了雞隻的營養攝取及組織同化作用。將熱能來源轉換成脂肪而降低飼糧食餘熱的效果通常與肉雞因食餘熱降低而提高攝食量有關。Belay等人在1993年以鳥類存活率為強調重點,評估在周期性循環的溫度環境之下,此種飼糧處理所產生的效應,結果發現在危及生存的熱緊迫條件下,提高飼糧能量濃度會增加死亡率(P<0.01)及增重(表4─5)。日糧添加脂肪似乎是家禽產業對強調生長速率或降低死亡率下,一個兩難的選擇。因為經由脂肪添加改善雞隻生長速率的同時,增加了雞隻的熱生成。如果生長速率的考量外尚需考慮屠體的組成時,則不應增加熱能濃度,以免屠體脂肪含量的增加。

表四、飼糧能量濃度對於飼養於適溫及周期性溫度條件變化熱緊迫下

飼養4~7週齡期間雞隻之增重,飼料及能量攝取,飼料換肉率的影響

能量濃度 活體增重(克) 飼料消耗(克) 能量消耗 飼料換肉率
  適溫 熱緊迫 適溫 熱緊迫 適溫 熱緊迫 適溫 熱緊迫
2826

3200

3574

1151a

1294b

1301b

947c

998d

997d

2650b

2631b

2957a

2283c

2235c

2259c

7489c

8420b

10571a

6452d

7152e

8079f

.42b

.48a

.42b

.38c

.38c

.35d

相關性

主要評估項目 DF 活體增重 飼料消耗 能量消耗 飼料換肉率
能量濃度

環境

能量濃度x環境

2

1

2

***

***

*

*

***

**

***

***

***

***

***

*

abcdef各行中上標字母不同者差異顯著

*P<0.05

**P<0.01

***P<0.001

表五、飼糧能量濃度對於飼養於適溫及周期性溫度條件變化熱緊迫條件下

之4~7週齡雞隻之存活率,屠宰率,脂肪層重,屠體脂肪百分率的影響

能量濃度 存活率(%) 瘦肉率(%) 腹內脂肪重(克) 屠體脂肪率(%)
適溫 熱緊迫 適溫 熱緊迫 適溫 熱緊迫 適溫 熱緊迫
2826

3200

3574

98a

97a

95ab

92ab

86c

80d

70.7b

71.5a

71.5a

71.5a

71.9a

71.5a

1.0c

1.3b

1.5a

1.1c

1.5a

1.6a

12.2e

13.1c

14.2a

13.0d

13.7c

14.9ab

相關性

主要評估項目 DF 存活率 瘦肉率 腹內脂肪重 屠體脂肪率
能量濃度

環境

能量濃度x環境

2

1

2

***

***

*

NS

*

NS

NS

***

NS

NS

***

NS

abcde各行中上標字母不同者差異顯著

*P<0.05

**P<0.01

***P<0.001

蛋白質考量:

        以蛋白質胺基酸營養為中心措施的熱緊迫雞隻管理方法為一廣受爭議的主題。蛋白質的推薦範圍從提高蛋白質濃度(Kubena等人,1972)到降低但需配合改善胺基酸平衡(Waldroup等人,1976)的主張皆有。我們實驗室所進行的研究支持了Waldroup降低飼糧蛋白質但維持必須胺基酸水準的主張,試驗結果顯示了雞隻生長及存活率皆獲得改善。的確,我們所進行的研究發現,降低蛋白質並調整胺基酸平衡是唯一可同時促進生長速率及存活率的方法。

甲硫胺酸來源:

        為求達到較低的能量蛋白質比,故必須以較少量的完整蛋白質及添加較多的結晶胺基酸至肉雞飼糧中來達成。以玉米大豆粕為基礎的飼糧必須添加甲硫胺酸,以期雞隻生長性能合於標準。DL-2-hydroxy-4-meth-ylthio butanoic(DL─HMB)及DL─methionine(DLM)為普遍使用的甲硫胺酸來源。Swick等人(1989)的報告指出:於熱緊迫期間,DL─HMB較DLM更能改善飼料效率,但在後來的試驗中(1991),DL─HMB僅顯示出數據上的提高而無法重覆原先試驗的效果。在另一試驗中,(1992)Swick等人使用六隻六週齡的小公雞進行試驗,結果顯示:於熱緊迫期間,飼料中添加DL─HMB餵飼之雞隻體溫較飼料中添加DLM餵飼之雞隻體溫有較低的趨勢(P<0.11)。雖然DL─HMB對於暴露於高溫外界環境雞隻之效力尚缺乏有力的證明,但此觀點已在業界尋求增進熱緊迫雞隻性能的過程中,引發了若干不確定性之結果。

        在我們實驗室進行的二個試驗中,並未能偵測出添加DL─HMB及DLM間對於性能表現的差異。在第28日齡開始暴露於熱緊迫的雞隻,於49日齡時之活體增重、飼料效率或死亡率間,並未發現有顯著差異存在(P<0.1)(表六)。在二種不同的甲硫胺酸來源處理組間,所有的屠體變數,包括屠體重、冷卻屠體重及屠宰率、雞胸重、雞胸百分率、屠體脂肪重等,其結果均相似(表四)。而令人感到興趣的是:就熱緊迫雞隻攝食DL─HMB者較DLM者有較高的熱生成的方面而言,第一個試驗結果有顯著的差異,而第二個試驗結果只有數據上的差異。然而,攝取DL─HMB雞隻卻成功地藉由蒸發散熱而散失較多的熱生成(試驗一11%,試驗二3%),因而導致兩者在體溫及性能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P>0.1)。由於兩種甲硫胺酸來源處理組的總飼料消耗量相似,故造成此效應的可能解釋為:飼料消耗形式的改變及/或其它代謝的改變所造成的結果。在第二個試驗中,亦針對了攝食形式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在試驗早期DL─HMB對攝食形式具有影響。第二個試驗中,餵飼DL─HMB的雞隻於第四週時環境溫度達最高之前的五個小時期間,其飼料消耗量較餵飼DLM者為高(P<0.05),但在第五及第六週的任何時段中,兩種甲硫胺酸來源處理之間並無差異存在。雖然如此,第一個試驗中,觀察到餵飼DL─HMB者之熱生成的增加,如果散熱能力未隨之改善,則其在存活極限熱緊迫之下之死亡率勢必將增加。

表六、熱緊迫期間(4~7週)及整個生產期間(0~7週)DL-甲硫氨酸及Alimet

對於Ross x Ross肉雞之生產及屠體產量的影響

  DL-甲硫氨酸 Alimet
生產數據

增重(克)

飼料消耗(克)

飼料換肉率(增重/飼料)

存活率(%)

 

1078

2315

.40

93

 

1078

2325

.40

93

屠體數據

屠體重(克)

冷卻屠體重(克)

瘦肉率(%)

雞胸重(克)

雞胸百分率(%)

比重

 

1440

1505

72

263

17.5

1.043

 

1437

1508

72

266

17.6

1.043

生產數據

 

DL-甲硫胺酸 Alimet
適溫 熱緊迫 適溫 熱緊迫
代謝熱生成1

EHD1

NHD1

呼吸效率2

呼吸速率

4.23

1.60

2.91

1.05

31

4.47

3.04

1.29

0.53

184

4.56

1.46

3.06

0.88

35

5.19

3.32

1.60

0.57

188

1仟卡/小時/體重.66

2散失之卡/呼吸

生長促進劑:

        生長促進劑的作用模式已被爭議多年,許多理論的中心是雞隻熱生成的降低與胃腸內容物減少及屠宰率增加有關聯。因為胃腸道是代謝熱的重要來源,可想見生長佔進劑與熱緊迫有明顯的交互作用。我們實驗室曾應用純黴素(VM)作生長促進劑對熱緊迫緩解效果進行評估(表七),純黴素添加在濃度包括0,15,20ppm。在兩個試驗中,雞隻分別暴露於適溫(24℃)及週期性溫度熱緊迫下(24─35℃),在適溫的環境下,15及20ppm純黴素添加之處理組與對照組的比較結果分別為增重(+1.3%,+2.2%),飼料換肉率(+2.0%,+6.1%),存活率(+1.5%,+2.1%),而在緊迫環境下,15及20ppm純黴素添加處理組與熱緊迫環境下對照組的比較結果分別為增重(+3.1%,+1.7%),飼料換肉率(+7.5%,+10%),存活率(+3.1%,+6.2%),純黴素於熱緊迫環境下對於雞隻死亡率的影響的確是顯著的,此結果被推論為腸內有害微生物的刺激及熱生成的降低所致。而熱生成的降低被認為係由於胃腸道內容物減少及腸內有害微生物的刺激降低所致(有些觀點視這些為相同的效應)。其它生長促進劑是否可在熱緊迫時期提供相同於純黴素之作用,則還未知。

        最近在我們實驗室所進行之有關純黴素的補充研究(Belay和Teeter,1996)中,發現了更多新的作用模式。攝食添加純黴素飼糧的肉雞被觀察到其攝取每單位可代謝能量所生成的熱較少(-7%),且消耗較少的氧氣。顯然地,純黴素"調理"了胃腸道微生物叢,使得小腸壁變薄,而伴隨著維持所需能量的減少及/或營養吸收效率的提高,因此純黴素不僅提供養雞業者一個可改善能量效率及雞胸肉產量(表九)的工具,亦提供了一個對抗多種緊迫影響之方法,當雞群處於熱緊迫時,純黴素導致熱負載的減少,對於提高增重及存活率有利。而關於使用純黴素來降低雞隻氧氣消耗需求,以減低腹水情形的發生率及減少脂肪堆積的應用目前正進行評估研究中。誠如補充研究中純黴素新的作用模式所提供給我們的資訊,毫無疑問地,我們將會發現此產品許多新的應用。

結論

        熱緊迫期間,適當的肉雞生產需要整體良好的管理,而管理的考量必須包含設備設計及飼糧飲水各方面的考量,所採取的措施,應可針對熱緊迫嚴重程度改善雞隻溫度平衡。藉由增加散熱及/或減少熱生成以提高存活率。生長速率的增進通常和熱生成的增加有關,因此,除非設法改善增重的同時,亦設法提高散熱,否則死亡率將有提高的危險。

表七、適溫及熱緊迫下,以添加兩種濃度純黴素的飼糧餵飼雞隻,

對其增重,飼料攝取,飼料換肉率及存活率之影響

純黴素(mg/kg) 增重(克) 飼料消耗(克) 飼料換肉率 存活率(%)
  適溫 熱緊迫 適溫 熱緊迫 適溫 熱緊迫 適溫 熱緊迫
0

15

20

1336a

1353a

1363a

1141c

1176b

1160b

2642a

2684a

2625a

2439b

2429b

2418b

0.49a

0.50a

0.52a

0.40c

0.43b

0.44b

97.4c

98.9c

99.5c

86.3b

89.4ab

92.5a

abc各行中上標字母不同者差異顯著(P<0.05)

1熱緊迫=週期性溫度變化(24~35℃),50±5%相對濕度

表八、三種純黴素濃度對於49日齡屠體

蛋白質增重,脂肪增重,雞胸肉及雞胸肉百分率的影響

純黴素(ppm) 蛋白質增重(克) 脂肪增重(克) 雞胸重(克) 雞胸百分率(%)
0

15

20

179b

184ab

188a

131b

136b

146a

236b*

253a

250ab*(.070)

16.4

17.1

16.7

ab各行中上標字母不同者差異顯著(P<0.05)

表九、三種純黴素濃度對於49日齡雞隻之能量攝取,

能量滯留,代謝熱生成及能量效率的影響

純黴素

(ppm)

能量攝取

(仟卡)

能量滯留

(仟卡)

代謝熱生成

(仟卡)

能量效率(%)
0

15

20

8556b

8557b

8485a

2239b

2321b*.07

2430a*.07

6318

6238a

6050b

26.22b

27.12b

28.77a

ab各行中上標字母不同者差異顯著(P<0.05)

飼料營養雜誌(p.14∼31)─Dr. Robert G. Teeter.輝瑞大藥廠動物保健事業部、九七年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