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恐慌,中國大陸還是非洲?

        總部設在美國華府的世界觀察研究所,於1994年由總裁雷司特布朗先生(Mr. Lester Brown)署名,在其機關刊物中以"誰來養活中國?"為題所發表的一篇專文,於過去2年間抓住了許多人的注意力。布朗先生相信,由於中國大陸對穀物貪婪的需求,將使全世界面臨嚴重的糧食不足。這個觀點,順道提一下,與雷司特布朗先生本身在1973年,預測世界石油來源將在20年內完全枯竭時,所造成的騷動頗有雷同之處。不知是運氣還是怎麼的,1993年來了又走,世界的石油來源仍匱餘不乏。事實上,來自全球的訊息證明,石油蘊藏量正向上攀升而不如預期所稱的下降。大概是,預言石油供給的這件事情使得雷司特布朗先生不太討好,所以在此之後,他將自己的注意力從作為一個"石油悲情家"轉移到變成一個「杞憂穀物者」作為一個「杞憂穀物者」,雷司特布朗先生追朔至200年前,聯結了具有久遠而超群人格特質的英國經濟學家─湯瑪斯馬爾瑟斯所出版的「人口原則分析」(1798)學說。

        依照馬爾瑟斯的理論觀點,人口成長的速度將會超過了利用食物的供應量;他並指出,如果人口成長的速度遠超過食物的生產量,那麼這個成長即又會被饑荒,疾病,以及戰爭等因子所牽制。現在,馬爾瑟斯的信徒們已經持續等待了200年的時間,即將來證明自己是對的。因為,根據雷司特布朗所發表的專文內容來看,確定的時間應該不遠了。

        雷司特布朗預測,到了西元2030年,中國大陸將得進口3億6千9百萬噸的穀物,這是一個比全世界現有穀物交易量高出2倍的數量。依據布朗先生的看法,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中國大陸的財富已然增加,若再加上都市化與工業化所造成的許多農地損失,將會導致整個肉類消耗量提高,接下來更多的穀物需求亦將無法避免地接踵而至。而由於全球將沒有辦法供應如此大量的穀物需求,食物恐慌將發生在整個地球上,並嚴重地影響到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

98年5期p74.GIF (5923 bytes)

一、主流派的預言家

        主流派的預言家對未來則持有相當不同的看法。舉個例子來說,位於羅馬的糧農組織相信,整個世界會合為一體,由市場本身的自我機能來賦予適切的價格指標,而這個指標將會進行調整,使得農業生產量超過未來人口成長的速度。根據哈佛國際事務中心羅伯巴爾伯格先生(Mr.Robert Paarlberg)的評論,雷司特布朗先生因為中國大陸以及世界其它國家農民的邊際容量寬廣,而低估了穀類價格上揚,生產量會隨之增加的反應。如果雷司特布朗先生所預測全球穀物上升價格真的具體化了,那麼,更大的世界各地生產量將會馬上跟進,而絕不只是美國一個國家而已。穀物的種植面積將在加拿大、澳洲、歐洲聯盟、烏克蘭、阿根廷、南非以及其它的許多國家增加。服務於哈德森(Husdon)機構,雷司特布朗長期的批評家丹尼斯艾佛瑞先生(Mr. Dennis Avery)已經計算出,阿根廷可以把位於潘泊斯市中7,500萬公畝的肥沃土地,從原有的放牧區轉換為農地進行穀物生產。而位於巴西中部的Cerrados高地,有超過1億5千萬公畝適於耕種卻仍未開墾的土地。在布朗先生的劇本下,我們至少還有40年時間的絕佳機會,可以建造鐵路,增加電力容量,以及發展可忍受高地酸性土壤的玉米品種,來將這個Cerrados高地區域轉換為重要的穀物帶。而這些計畫現已經在巴西展開了。

        整篇專文中最令人吃驚地,莫過於布朗對於中國大陸因面臨高穀物價格而減少了20%穀類生產量的預測,再一次地,布朗又完全走出主流派的期待。美國農業部反應出,大陸的年度穀物生產量成長了1個百分點;而位於華盛頓的國際糧食政策研究中心則預測,中國大陸的小麥、玉米、以及稻米的產量將會在西元2020年左右,分別增加近90、80以及54個百分點。

        中國大陸將毫無疑問地在未來進口更多的穀物。但無論如何,當像中國大陸或日本這樣轉換成世界穀物進口市場的國家,不應該就被解析為步伐不穩的農業戰區或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因為穀物的進口,使得經濟與環境對中國大陸變得有意義。與其在中國大陸農村翻犛更泥寧乾燥的林地,倒不如在平坦、水源充足、天生肥沃、乾淨無污染的愛荷華州或阿根廷的首都Buenos Aires市生產更多的飼料與穀物,要來得有意義多了。

二、非洲,真正饑荒的所在

        人口成長在控制之下,經濟成長跨步飛躍,農業生產穩定成長的中國大陸,在大量自給且少量的進口飼料與糧食供給下,將可以容易地養活自己。所以,將中國大陸視為潛在的問題來源實是一大誤導。類似像布朗先生這樣的馬爾瑟斯信徒,應該把焦點放在非洲而非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人口成長現在已在控制中,但非洲的人口卻呈現快速的成長。從西元1990到2050年之間,中國大陸的人口成長將自11億增加到16億,增加45個百分點。非洲的人口將同時自6億擴張到23億,同樣的時間內卻長成達280%。養活中國大陸的問題與非洲比較之下,真的是小巫見大巫。許多非洲下撒哈拉部分的區域,至今仍飽受無用的貧窮政府以及將罄農作物來源的折磨。

        雖然只灌溉了4%的農地,但是非洲的農業水利資源已不敷使用了,中國大陸則已經有44%的農地被施予灌溉。中國大陸的穀物生產正在增加中,但非洲卻在下降。當然,中國大陸的某些穀物區被轉作成蔬菜生產或因為都市化而漸漸損失是事實,但比起非洲有將近數十萬平方哩的撤哈拉沙漠區域來講,這只是一件平常的事罷了。中國大陸享受對美400億美元的貿易出超而非洲卻必須得尋找外來的經濟援助以進口穀物。非洲大陸上許多國家真實地麻煩現況,與中國大陸相當舒服的生活情況,更是無法互相比較的。

        除非非洲現在緩慢的糧食生產成長與人口急速增加的情況改變,否則本土整體的糧食赤字將會持續攀爬。根據羅伯巴爾伯格先生的評估,非洲糧食的赤字會在1990年到2020年增加7倍而到達7400萬噸。比糧食赤字本身更重要的是這個赤字將會發生在任何沒有經濟能力可購買穀類地區的事實。

        如果非洲的經濟與社會問題無法及時獲得解決,那麼馬爾瑟斯的信徒們最後終將證明自己是對的。但是,在馬爾瑟斯的非洲論調被證明是對的之前,非洲本土的新領導班底以及更有效力的政府們,仍然有相當好的機會去尋求世界其它國家的援助,來避免全面性的糧食恐慌。

三、上述情形對雞肉生產代表的意義

       世界的肉雞業者總是會為了顯而易見的理由而對於食物以及飼料短缺背後的潛在力感興趣,因為一段長期的穀物短缺,可以毀掉整個家禽的生產。主流派的預言家認為在未來50年內,不會有長期的穀物短缺或家禽生產急速下降的情形出現。當然,這似乎仍是一個變數,但是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將應會是穀類產量持續穩定的成長,並伴隨雞肉生產大幅度的增加。

        但是,在那些每人平均所得減少的地區與國家,個人禽肉的消耗量被預期會是下降的。相對地,被政治不穩定,嚴重健康問題,環境落後,以及長期經濟成長緩慢等因素所折磨的地區,在家禽生產上的成長機會亦將有所限制。(國際家禽市場簡訊)

飼料營養雜誌(p.74∼77)─洪燕琦、九八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