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密度飼養環境下,肉雞的營養需求

採食量

        飼料佔肉雞飼養成本之最大宗。若有人認為以任何方法減少雞隻採食就可以降低雞肉之生產成本,似乎又過於簡單。雞對能量、蛋白質(或必需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有特定的需求。在此四項中,能量之供給成本最高,而且其需求易受管理和環境改變。目前雞隻都養在非常好的環境中,有足夠的攝食、飲水空間,運動量少,因此僅需少許能量供其活動即可;而在此環境中,雞隻不會浪費能量在散熱(如喘氣)或保溫(燃燒貯存之體能),所以生產一公斤雞肉所需之飼糧能量較低。

        業者都知道,利用燃料保溫遠較經由提供相當能量之飼糧來維持雞隻體溫便宜。因此,許多業者都以控制雞舍環境溫度來降低飼料成本。增加飼養密度、降低空氣流動和利用加溫設備或許都可以達到目的。然而在執行時必需注意許多要點。

        增加飼養密度暗示每隻雞享有的飼槽、水槽空間減少,同時單位面積排泄物提高,進而釋放出更多的濕氣。若同時降低通風和提高飼養密度則會惡化雞舍環境,易造成健康問題。提高環境溫度將導致採食量減少,但真正減少的祇是能量攝取量。對此我們會問是否要改變飼糧組成?但截至目前,對提高雞舍環境溫度是否要修正配方仍無一定論。

        一些研究報告已討論了飼糧,環境、雞群性能表現和健康之相互關係。當我們在考慮影響這些項目之因子時,並未企圖將之整合。不同的案例應分別評估,以便找到最適合之策略並確保雞群之獲利 。因此,業者必需全盤瞭解,並做最後的決定。

蛋白質和能量

        影響肉雞生長和飼料效率最大問題之一飼糧蛋白質和能量含量。當飼糧蛋白質固定,提高飼糧能量會擴大能量:蛋白質比,增重會改善。這顯示在此蛋白質供給情況下,雞隻之能量供給不足。當能量提高,原本被化為能量之蛋白質可轉為供生長所需。能量繼續提高,增重持續改善,直至達到高峰。此時飼糧中能量與蛋白質處於最佳平衡,致使增重最高。若再更進一步提高飼糧能量,能量:蛋白質比再擴大,增重開始下降。這是因能量增加,雞隻為調整體內代謝需求,而採食量降低,伴隨著蛋白質攝取量下降,而蛋白質成為限制因子,使增重減低許多增重、飼料效率的問題皆因飼糧能量、蛋白質不平衡所致。而飼糧能量:蛋白質平衡會因日齡、飼糧組成、環境溫度和各種緊迫因素而變化。

適當的蛋白質攝取量

        蛋白質是影響肉雞增重和飼料效率最主要養分之一,它有一最適當的攝取量。若超過最高肌肉生長之需求量時,反而對雞隻有害。因為過量的蛋白質攝取,致使吸收過多的胺基酸須進一步代謝為尿酸排出。此代謝過程不僅需要能量、水份,而且需維生素、礦物質參與,增加了這些養分之需求。此外,因代謝之負擔形成過多的體熱散發,這對處於熱緊迫環境下之雞群是有害、不必要的。先前提過需要很多水以排泄尿酸,這問題在涼季時並不重要;冷季時,則因通風減少,可能會少許問題發生。

        表1顯示當飼糧蛋白質增加時,葉酸之需求和腿部問題都提高。此乃因形成一分子的尿酸需要一分子的葉酸。表2則顯示環境溫度上昇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很明顯的可見到採食量降低。或許有些人會建議除能量外的養分必需增加。但在熱緊迫時,雞隻需要更高的能量,如同喘氣時需能量一樣。所以熱緊迫時應該降低飼糧蛋白質量,同時提高能量濃度。

表1. 飼糧蛋白質含量對葉酸需求的影響

葉酸(mcg/100g飼糧) 蛋白質需求(%)
100 125 150
  脫腱病(Perosis)指數
0

15

30

1.88

1.50

1.20

2.21

2.00

1.66

2.32

2.04

1.70

Creek and Vasaitis(1963)

表2. 溫度對肉雞性能表現的影響(22─57日齡)

  溫度(℃)
16 21 26 31
體重(g)

隻日採食量(g)

1654

109

1915

103

1803

92

1461

75

Cowan and Michie(1978)

        熱緊迫時,補充離胺酸或甲硫胺酸等,其情況會改善。因添加這些胺基酸可降低飼糧蛋白質含量而維持必需胺基酸之平衡。非必需含氮物質相對減少,氮之代謝、尿酸排泄亦下降,所以用來排泄非必需氮所形成之代謝熱亦較少,需水亦降低。

胺基酸之有效性

        利用有效性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availability,EAAA)來調配飼糧,可有較好的胺基酸平衡,且含較少的的非必需氮。主要飼料原料之有效性必需胺基酸含量皆已發表,可參考用在配方上。然而有不少研究只著重方法論,應該多做如Han and Baker(1991)和Han et al.(1991)的研究,比較AAA值和NRC值(表3)。在應用EAAA值時仍有很多因素必需考慮。但確記:改善性能表現和降低成本是無法一蹴即成,改善會很小,但持續之進步將累績成豐碩的成果。

表3. 肉雞2~3週齡最高性能表現之可消化胺基酸需求(飼糧%)

  有效值 NRC值
離胺酸

組胺酸

色胺酸

1.41

0.32

0.22

1.20

0.35

0.23

Han and Baker(1991)and Han et al.(1991)

維生素       

        飼糧維生素往往超量。它很更宜,攝取過量也相當安全,況且在不良環境、疾病、快速生長的緊迫下,其需求量增加。因此,我們常餵飼較多的維生素。平時不必考慮超量維生素及其交互作用,但在飼料成分改變、或人為額外添加、或遭逢緊迫時,過量之維生素可能會抑制性能表現。

礦物質

        相反的,礦物質餵飼不應超過雞隻需求。礦物質間存在有複雜之交互作用,但目前僅知少部分關係。過量的鈣會減少磷、鋅的吸收。且鈣與蛋白質間亦會交互影響,這主要是受鈣、硫間作用,高鈣飼糧必需提高含硫胺基酸含量。礦物質過量之最大問題還在於影響電解質或酸鹼平衡。

電解質平衡

        未來我們會更注重飼糧電解質或酸鹼平衡。Owen et al.(1994)建議飼糧電解質平衡或許是影響腹水症最大因素之一。我們實驗室近年來研究亦顯示因飼糧陰離子(氯、硫)的提高─主要來自甲硫胺酸和離胺酸的添加─與猝死症、腹水症形成有關。

        不少人想證實Mongin and Sauver(1977)的結果,說明飼糧陰陽離子濃度(Meg)與肉雞性能表現有關。雖然有些報告發現不錯的結果,但往往不易重複,所以漸少人研究。當我們考量礦物質間之交互作用、體內有機酸之形成、環境熱緊迫,這些都會改變酸鹼平衡,而測定飼糧陰陽離子濃度並不能代表動物體內之代謝情形。這就是為什麼不易證實此方面結果的原因。

        我們曾發現餵飼菜籽粕比大豆粕有較差的生長性能,可能是因菜籽粕含高量的硫。表4顯示添加甲硫胺酸對菜籽粕和大豆粕的影響。在此大豆粕刺激增重,但菜籽粕卻減緩生長速率。因鈣會影響飼糧中過量硫之作用,或許是經由二者相互反應及對尿液PH值之影響。

表4. 添加甲硫胺酸對菜籽粕(CM)和大豆粕(SBM)飼糧之影響

甲硫胺酸添加(%) 增重(g) 採食量(g) 飼料效率
SBM CM SBM CM SBM CM
0.1

0.2

0.3

0.4

402

456

466

486

296

297

287

279

875

864

889

895

722

727

706

674

2.17

1.89

1.91

1.85

2.43

2.47

2.43

2.43

Guelph大學

        以大豆粕或菜籽粕為蛋白質唯一來源,比較添加不同硫含量和二個鈣含量的影響。因菜籽粕原含1.15%硫,大豆粕原含0.45%,最終配成菜籽粕飼糧含0.46%硫,而大豆粕飼糧含0.14%硫(表5)。在大豆粕中添加硫顯著抑制增重表現,高鈣供給則可減輕硫的抑制作用。有趣的是,當二飼糧含相似硫量時,其增重亦相近。例如,未額外添加硫之菜籽粕含硫量為0.46%,介於添加0.26%和0.39%大豆粕飼糧之表現,大豆粕增重為(479+373)/2=426(g),而菜籽粕為424(g)。

表5. 菜籽粕和大豆粕飼糧中硫與鈣之交互作用

蛋白質來源 硫添加(%) 飼糧硫含量(%) 飼糧鈣含量(g) 平均增重(g)
菜籽粕

 

 

 

0.26

0.26

0.46

0.72

0.46

0.72

0.37

0.37

1.32

1.32

424

371

560

481

大豆粕

 

 

 

 

 

 

 

0.13

0.26

0.39

0.13

0.26

0.39

0.14

0.27

0.40

0.53

0.14

0.27

0.40

0.53

0.37

0.37

0.37

0.37

1.32

1.32

1.32

1.32

524

519

479

373

635

598

559

451

Summers et al.(1992)

        Mongin and Sauver(1977)以飼糧鈉+鉀-氯來決定陰陽離子濃度,但飼糧含硫高時,也應計算硫的影響。

屠體組成

        Lipstein et al.(1975)說明年輕肉雞會蓄積體脂肪的原因是為了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或必需胺基酸,以致採食過量之能量、造成脂肪堆積。Parr and Summers(1991)發展出─玉米─大豆飼糧並補充必需胺基酸,使蛋白質為14%,其在21日齡雄肉雞之效果如同餵飼一般23%蛋白質玉米─大豆飼糧。比較含三不同能量但相同必需胺基酸飼糧,表6顯示雞隻確實攝取相似之蛋白質量(飼糧含蛋白質量、採食量都相近)。若飼糧能量提高,雞隻增重較快且飼效較好,其現場預期結果相似。但體脂肪亦相對增加。因此,雞隻為了有適當之肌肉生長則必需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或必需胺基酸,而餵飼高能量飼糧會造成能量攝取過高、體脂肪增加。所以這試驗中,雞是攝取足量蛋白質而非能量。

表6. 7至21日齡間雄肉雞對三種不同能量飼糧(但相同必須胺基酸平衡)之性能表現

處理(kcal ME/kg)1 增重(g) 採食量(g) 飼料效率 屠體蛋白質 屠體脂肪
乾重(g) 全部 乾重(%) 全部
2650

2850

3050

顯著性

505

516

551

NS

829

832

826

NS

1.64a

1.61a

1.50b

**

55.1a

51.2b

50.0b

**

97.6a

91.9b

98.8a

*

34.1b

39.9a

41.1a

**

60.5c

71.6b

81.1a

**

a,b,c不同者差異顯著(P<0.05)

1每一處理四重複,每欄8隻。飼糧含16.5%CP,並保持玉米/大豆比及平衡必需胺基酸。

Parr and Summers(1991)

        最近Leeson博士之研究室發表兩篇報告探討能量、蛋白質攝取對肉雞組成的影響。這些試驗係應用商業飼料,雞養到商業體重,因此分析這些資料看雞隻是否是攝取足夠的能量或在限飼下攝取足夠之蛋白質,成為有趣的驗證。

        第一個試驗中使用了四種不同能量但相同蛋白質含量飼糧,雞則養到49日齡(表7)。增重情形相近,四飼糧皆有相近的胸肉重,表示生成相似之雞肉量(胸肉佔可食用屠體的30%和可食用蛋白的50%)(Summers et al,1988)。因胸肉差不多,顯示雞隻即使在最低蛋白質攝取量(939g)時,也有足夠的蛋白質或必需胺基酸需求。

表7. 雄肉雞對不同能量飼糧之性能表現(0─49日齡)

能量

(kcal/kg)

體重

(g)

採食量

(g)

能量攝取量

(kcal)

蛋白質攝取量

(g)

胸肉重

(g)

腹脂

(%)

3300

3100

2900

2700

顯著性

2812

2780

2740

2752

NS

4471

5101

5206

5585

**

14755

15812

15099

15079

NS

939

1071

1093

1173

**

366

367

364

361

NS

3.10

3.05

2.39

1.93

**

飼糧含21%CP

Lesson et al,(1996a)

        第二試驗則餵飼等量上述四種飼糧。體重、飼料效率、腹脂量有處理上之差異,但胸肉重維持差不多(表8)。第三個試驗則用相同四飼糧,並讓雞在一3300kcal和另一飼糧間自行選擇。結果是體重、能量和蛋白質攝取都相近(表9)。胸肉重也差不多,再次表示雞會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符合代謝需要。

表8. 雄肉雞對限飼不同能量飼糧(相同餵量)之性能表現(4─19日齡)

能量

(kcal/kg)

體重(g) 能量攝取

(kcal)

蛋白質攝取量

(g)

胸肉重(g) 腹脂
屠體(%) (g)
3300

3100

2900

2700

顯著性

2588

2599

2439

2303

**

15271

14416

13474

12504

 

972

977

976

972

 

326

319

311

304

NS

2.97

2.58

1.85

1.14

**

53.7

44.5

31.0

18.5

**

飼糧含21%CP

Lesson et al.(1996a)

表9. 7至49日齡間雄肉雞選擇不同能量飼糧之性能表現

飼糧選擇(kcal ME/kg) 體重(g) 採食量 能量攝取量(kcal) 蛋白質攝取量(g) 胸肉重(g)
基礎料 測試料 全部(g) 測試佔(%)
3300

3300

3300

3300

3300

3100

2900

2700

2763

2836

2727

2822

4686

4919

4690

5038

0

45.2

34.0

26.5

15462

15806

14886

15861

984

1033

985

1058

397

404

402

412

飼糧含21%CP

Lesson et al.(1996a)

        第二篇報告中運用了六種飼糧,其能量以麥殼、沙稀釋(最高40%),在35─49日齡間餵飼。49日齡時體重相近(表10),但採食、能量和蛋白質攝取量都不同。胸肉重仍差不多。再次表示在最低蛋白質攝取量(472g)時可符合雞隻蛋白質代謝需求。

表10. 35至49日齡間飼糧能量稀釋對雄肉雞性能表現之影響

飼糧能量 體重(g) 35─49日齡間攝取量 胸肉重(g) 腹脂
kcal/kg 減少(%) 採食(g) 能量(kcal) 蛋白質(g) 屠體(%) (g)
3200

2950

2700

2450

2200

1950

顯著性

0

8

16

24

32

40

 

2982

2998

2970

2913

3022

2946

NS

2623

2702

2833

2956

3121

 

**

8429

7988

7655

7237

6847

6649

**

742

472

482

485

499

524

 

417

425

426

416

436

418

NS

3.20

3.30

2.90

3.08

2.80

2.70

**

70

73

64

63

60

67

**

Lesson et al.(1996b)

        進一步以燕麥殼、沙稀釋含18%蛋白質、3210kcal/kg之飼糧(最高50%),餵飼於35─49日齡間(表11)。體重仍相近,但蛋白質、能量攝取隨稀釋而減少,胸肉種也降低。

        先前試驗胸肉重的420g,蛋白質攝取量最低472g。第二個試驗中僅餵飼基礎料之雞隻有相當之蛋白質攝取量(455g)。當稀釋50%時,蛋白質攝取只有387g,而胸肉重顯著減少。因能量和蛋白質同時被稀釋,很難判定何者之缺乏為限制因子。胸肉中合蛋白質多、脂肪少,依此似乎可說蛋白質是限制因子。這也可能是因物理上限制雞的採食及其蛋白質需求所致。

表11. 35至49日齡間飼糧能量和蛋白質稀釋對雄肉雞性能表現之影響

飼糧處理 49日齡體重(g) 35─49日齡間攝取量 49日齡
稀釋 ME(kcal) CP(%) 採食(g) ME(kcal) CP(g) 胸肉重(g) 腹脂(%)
0

10

20

30

40

50

顯著性

3210

2890

2570

2250

1925

1605

 

18.0

16.2

14.4

12.6

10.8

9.0

 

2948

2921

2879

2913

2913

 

NS

2583

2763

2904

3273

3673

4295

**

8299

7991

7466

7361

7082

6902

**

465

448

418

412

397

387

 

418

404

400

402

390

378

*

3.4

3.5

3.3

3.1

3.2

2.9

NS

Lesson et al.(1996b)

        因為能量需求是維持代謝機能最重要的養分,動物一定會設法符合此需求。當年青肉雞攝取過多能量時,往往與其他養分缺乏有關,尤其是蛋白質或必需胺基酸。由前面資料可知,為達最高之肌肉量,必需攝取適量之蛋白質。以雞胸肉代表屠體肌肉量,試驗一中蛋白質攝取符合了需求。但雞亦必需符合能量需求,往往會攝取過多蛋白質,生長一較瘦的屠體。相對的,過多能量但蛋白質不足時,屠體會較肥胖。

補償生長

        雞隻依凹型生長曲線生長表有較好飼料利用率,因為初期雞隻體型較小,所需維持需求較低。但上市時腹部脂肪較依凸型或直線型生長曲線之雞多。不過,在某些情況下補償生長有其好處,雞隻腹水症、腿部問題較少。

        Dr. Lesson的報告中說明了補償生長。比較42和49日齡體重,試驗一42日齡時,各處理體重有差異,但49日齡體重則相似。在42─49日齡間,飼糧稀釋高者增重較稀釋低者佳,因7日內在稀釋高者之補償生長較高。如在35─42和42─49日齡間,基礎料或8%稀釋料增重分別為571g和608g,但32%或40% 稀釋在35─42日齡為490g和42─49日齡為684g。試驗二中亦有補償生長,比較對照組和50%稀釋料,35─42日齡間稀釋組採食提高31%,42─49日間提高100%。也就是說,任何疾病、營養或環境形成的問題,若有夠長的恢復期,雞群將有能力克服、並恢復表現。

腹水症與猝死症

        腹水症和猝死症被認為是兩不相關因子所影響。過去幾年來,配方中大豆粕用量減少而離胺酸和甲硫胺酸用量日增。當我們依公式(Na+K-Cl-S)計算飼糧電解質平衡時,添加離胺酸(lysine─HCl)同時也添加了氯,而加甲硫胺酸時則多加了硫,相對的少用大豆則鉀減少。所以現有的飼料對雞是較酸性的。

        以添加甲硫胺酸、離胺酸之商業飼料餵飼雄肉雞,於10日齡時使其發生冷緊迫。增重和飼料效率都差不多,但對照組死亡率較胺基酸添加組低,死亡可能是因冷所造成。經病理診斷,猝死症和腹水症各週發生率列於表12。依週齡判斷,雞多先死於猝死症,後多為猝死併發腹水症,最後主要死因腹水症。隨著飼料組成、雞種之改變,現有胸肉較多的雞會生成較高濃度之乳酸。而且雄肉雞換羽較慢,現有雞種可能比過去雞種對冷更敏感,且所需含硫胺基酸較低。

表12. 雄肉雞6週齡內猝死症(SDS)和腹水症(Ascites)之診斷

處理 週齡 合計
1 2 3 4 5 6
對照組

 

 

 

  SDS

 

 

 

  SDS

 

 

 

  SDS

SDS

ASC

ASC

6

 

 

 

添加0.2%

甲硫胺酸

 

 

 

 

   

 

 

 

SDS

SDS

 

 

 

 

SDS+ASC

 

 

 

 

 

SDS

ASC

ASC

ASC

ASC

ASC

SDS

 

 

 

 

 

10

 

 

 

 

 

添加0.45%

離胺酸

 

 

 

 

 

    SDS

 

 

 

 

 

 

SDS

SDS+ASC

 

 

 

 

 

SDS

SDS+ASC

 

 

 

 

 

SDS

SDS

ASC

ASC

ASC

ASC

ASC

12

 

 

 

 

 

 

添加0.2%

甲硫胺酸和

添加0.45%

離胺酸

 

 

  SDS

SDS

SDS

 

 

 

SDS

SDS

SDS

 

 

 

SDS

SDS+ASC

 

 

 

 

SDS

SDS

SDS

SDS+ASC

SDS+ASC

ASC

SDS

ASC

ASC

ASC

 

 

18

 

 

 

 

 

合計

SDS

SDS+ASC

ASC

 

 

4

 

6

 

3

3

 

5

3

6

 

6

11

 

24

6

17

Summers(1996)

        肉雞每年之增重、飼料效率持續改善,上市體重每年可提早半天,同時新的管理技術、雞群保健亦隨之變化。業者必需留意產業之變化,並改進自己的管理、飼養策略,以維持最佳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略)

飼料營養雜誌(p.47∼56)─Dr. J. D. Summers、九八年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