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水產服務專欄

魚類的寄生蟲(X IX)

複殖吸蟲

        複殖吸蟲(Digenea)全營寄生性生活,種類繁多,大小形態生活方式各異,對寄生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樣,魚類常為其中間宿主,於台灣常見的有異形吸蟲及黃吸蟲,偶可發生大量感染,造成病害。

◎病因:

        複殖吸蟲屬扁形動物門、吸蟲綱、複殖亞綱,多數雌雄同體,生活史中需一個以上的中間宿主。成蟲一般呈扁平葉狀,或舌狀或腎形,於蟲體前端具一個口吸盤,體中央附近具一個腹吸盤,吸盤位置及數目因種類而異。

        複殖吸蟲的生活史較為複雜,變化大,發展過程中需要更換中間宿主,成蟲多數寄生於終末宿主的消化道中,如水鳥的腸道或咽喉,卵隨宿主的糞便排入水中,孵化出毛蚴(miracidium,纖毛幼蟲),毛蚴體被纖毛,能於水中游動找尋第一中間宿主瓣鰓類或腹足類,鑽入體內形成胞蚴(Sporocyst),於第一中間宿主體內發育為子胞蚴或雷蚴(redia),再形成尾蚴(cercaria,尾動幼蟲),尾蚴於螺體內結囊或離開體找尋第二中間宿主或於水生植物上結囊,等待為寄主吞食;侵入第二中間宿主後可發育為囊蚴(metacercaria,被囊幼蟲或後尾幼蟲),隨第二中間宿主或媒介物為終末宿主所吞食後,再發育為成蟲。複殖吸蟲的生活史中,要求一定的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一般為腹足類(螺類),第二中間宿主或終末宿主一般為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甲殼類、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及哺乳類,有些種類則需多個中間宿主。

◎症狀:

        於魚類因寄主種類及部位症狀各異,一般寄生於魚類消化道中的種類影響較小,大量寄生時偶可引起營養不良消瘦,部份以魚類為中間宿主的種類影響較大,如寄生於眼球的雙穴吸蟲(Diplostomum)囊蚴會造成魚隻白內障,寄生於體表的莖雙穴吸蟲(Posthodiplostomum)囊蚴會造成黑點病,寄生於肌肉的彎口吸蟲(Clinostomum,黃吸蟲)囊蚴會引起黃泡病,寄生於鰓的異形吸蟲(Centrocestus)囊蚴則會造成鰓腫病或爛鰓病。

        於消化道內的複殖吸蟲可直接觀察蟲體,蟲體呈扁平葉狀具口、腹二吸盤。以魚類為中間宿主的種類則需採取病變部組織或囊胞,觀察囊蚴,如眼球晶狀體,體表或肌肉的囊胞,或鰓組織。

◎治療:

        一般對囊蚴不特別治療處理,著重於二次性感染的預防。

◎預防:

        1. 驅除水鳥,防止隨水鳥的糞便引入病原。

        2. 清除螺類等中間宿主。

        (待續)

飼料營養雜誌(p.105∼108)─龍門水產、九八年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