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管理技術及全球飼料需求

一、世界糧食需求─談飼料工業的角色與責任

        全世界對於高品質食物的需求不斷在改變,談到動物性蛋白質其變化更快速,人車對乳、肉、蛋的需求量正快速增加。因此,畜牧飼料工業扮演著真正重要的角色與責任來滿足此項挑戰。世界各地,有著各種不同的地理、文化、經濟背景;因此,也意謂著動物蛋白質的供應以及飼料工業均充滿了無限的機會。

        在此與各位討論乳、肉、蛋等動物蛋白質的成長趨勢,什麼樣的產品才是未來的需求,以及消費者對食品的要求如何影響飼料製造業。最後,我們告訴各位我國飼料工業的正面看法及一些負面的影響因素,以及如何創造最佳利益。

二、全球對動物蛋白質的需求       

        全球對乳、肉、蛋等動物性蛋白質的需求量,在過去30年均呈現增加。大家都知道乳、肉、蛋等是維持健康且是可口的食物,對飼料業者來說,當然希望能夠增加此類食物的消費量。但是在美國及歐洲一些國家,近年來對動物性蛋白質的消費量有趨緩甚至停滯的情形;此情形與一般消費者追求減肥時尚有關,因此,降低肉中脂質含量是重要的方向,禽、魚肉含較低脂質,因此取代了一些紅肉的消費。

        購物者的習慣決定他們的飲食,因此食物的速簡及吸引注意變得很重要,因為購物者在超市從30,000種商品中,平均以13分鐘選購19種商品;為了讓你的產品能被選中,你必須有好的商品排放位置,好的知名度以及包裝。我希望能有機會逛逛本地的市場及超商;因為我可以從中獲得很多資訊,同時也很有趣。

        這些跟飼料工業有何關係?事實上,關係很大,因為未來的畜牧生產、飼料製造、原料選擇均取決於消費者對食物供應的認同。讓我再進一步說明,因為飼料工業受到消費者對動物性食品的選擇及畜牧生產者的獲利程度的影響。消費大眾越來越關心他們吃的是什麼?如何生產?原料從何而來?大部分的消費者都知道飼料原料雖然不適合人食用但可安全的用來飼養動物;如果有污染物像重金屬、殺蟲劑等物質存在時,是否會經由食物鏈的移轉,而影響食用者的健康。因此,飼料製造業者必須瞭解,我們正間接的生產人吃的食物,其對消費者影響相當大。人們愈清楚認識飼養動物的飼料是安全的,就愈有信心消費更多的動物性產品。

        飼料製造過程保持乾淨,避免污染與原料的選擇同樣重要;排除不良的原料,製料過程蒸氣條件的控制,影響適口性與消化率,因此,飼料品管對消費者亦是重要的。但是生產現場必須要能夠配合保存飼料的品質,因此,飼料製造者必須與客戶保持良好的關係。

        我前面已提過食物的選擇權在於消費者,我們當然希望他們能夠餐餐都消費動物性產品;如果消費者選擇不消費動物性產品,則將降低畜牧生產者及飼料業者的潛在利益,因此,我們必須盡全力去維護此食物生產過程的每一環節,確保衛生及營養。在美國,我們發現要是產品無法得到消費者的信任,將會失去市場。當英國發生狂牛病(BSE)時,雖然美國沒有病例,但是消費者信心受影響,因此造成不只牛肉甚至其他肉類消費量降低。消費者都一樣,當他們認為產品可能有問題時,就是拒絕消費。

        未來的消費時尚會受到地區性、經濟性、文化性的影響,食品的加工與包裝更形重要。品牌的建立,代表品質的保障,消費者會認定某些品牌並與品質聯想在一起。正如飼料廠選購原料,會選擇可靠來源一樣。食品的速簡包裝及方便性提供了現代人生活上的餐食很大的改變,而此改變還持續發展中。

        另外一個人們考慮的因素就是環保的問題,當消費者認為某些食物,或是飼料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時,也會減少消費。我們就曾經經歷過,當媒體報導養雞業者將雞糞傾倒入華盛頓特區附近的港灣中,結果造成消費者拒絕購買雞肉。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也正可以藉由告訴消費者,畜牧生產者如何利用一些副產物及資源,有效率的轉變成動物性產品,此訊息是我們該加強去做的。目前資訊的交流非常快速,全球的商品互相競爭,沒有人可以長期忍受低品質的產品,而不尋求其他的競爭性產品。也許談了很多有關食品,但這是飼料及畜牧業的最終產物,也是消費者所關心的。

        我前面已提到,消費者影響我們的一些決定,原料的選用一方面考慮方便性,一方面考慮單位成本;首先儘可能選用本地生產的一些原料,再考慮其他進口的添加物。維生素、礦物質及胺基酸平衡的飼料才能具有競爭性,我不是營養專家,但是我知道每一批原料都必須經過快速的檢查。在美國,我們非常的幸運,因為我們有足夠的玉米、大豆粕等原料來調製飼料,但是我們還是在世界各地進行一些替代性原料的選擇。你們必須注意原料的供應,甚至可以進行合夥關係以確保穩定的情況下,進行策略聯盟才能提升競爭能力,否則不合經濟規模的經營方式,其生存空間將日益縮小。

        另一個因素是飼料工廠的生產效率,除非你的生產設備、生產成本能夠與競爭者抗衡,否則將被淘汰出局。檢視你的設備,是否維修保養良好,更新不合宜的設備;是否有不當的操作步驟,可以有改善的餘地。過去我在生產現場當經理,總會不定期邀請一些外人來檢視工廠生產流程,因為有時當事者反而看不清楚自身的毛病;有時我也會去其他非競爭廠,給他們一些建議。

        全球人口迅速增加中,目前為60億,當2025年時將會達到90億,在未來的25至30年,我們動物生產的人必須要能夠增加250%的動物蛋白質,這是相當大的一個機會,尤其是各位,因為大部分的增加都將發生在亞洲地區。我們如何去達到這些需求?誠如我說過,我們必須盡一切的方法,提升動物的育種、營養的平衡以及生物技術的方法來達到如此的挑戰。我曾經不止一次與歐洲的業者討論,因為歐洲的消費者對於生物技術產品持較負面的態度,會使他們失去一些國際市場。因為在美國及一些其他地方,都比較能夠接受一些新技術,而此新技術的產品對食物安全性是絕對沒有問題,否則消費者將會拒絕這些產品。

        最後我提出一些畜牧產業正面的訊息,其中最有利的訊息即是全球經濟將持續成長,亞洲市場及經濟狀況將轉趨活絡,全球經濟自由化以後,有高技術的生產者將更有利於生產經濟的產品,而不是由政府去左右你如何生產。在此自由市場經濟,利潤將來自這些不可缺少的食物生產者,尤其是動物性食物生產者。這是不容懷疑的經濟法則。

        而我認為負面的訊息將會是經濟的轉型,造成政府實施保護措施,拒絕自由經濟,再度保護沒有效率的生產者。食物供應安全系統只有一條路,即是讓產品有效率的到市場上競爭。

        最後,要在市場上競爭的唯一法則就是必須要盡力成為最好的;用盡各種方法去服務你的客戶,並與你的供應商成為好伙伴。

三、飼料業的管理─獲利之道

(一)飼料製造業的宏觀

        隨著區域性與全球性經濟活動的增加,飼料製造業的需求量也隨著增加;當進入新世紀飼料業的成功與否,將取決於公司對人員的訓練、原料的開發、營養新知的探討及自動化設備的應用。

        大部分飼料公司都體會到面臨更多的競爭與降低獲利率;企業領導人必須更有效率的管理,包括控制預算,降低成本,新的操作程序需要更精確的管制品質,同時必須配合新的法規,減少噪音、空氣及水的污染。今日的管理階層必須更用心的做人才培訓,使更有效率,善用電腦及自動化控制機械設備,以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利潤。

(二)管理應該注意的因素

        過去飼料廠簡單的信念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準時的製造合於品質的產品";今日必須將此信念更擴大至消費大眾的食物安全保證,消費者並不在乎食物生產過程在那一階段會發生污染,他們只在乎消費安全的食物。

        降低製造成本是生產業者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比較積極的公司會從更多方面去尋求改善;經營者應該有效的引進新設備,以節省人力,減低維修花費,及提供擴充的需求,以應付未來競爭的挑戰。

        不管公司規模大小、產品種類、經營理念,一個好的經理人必須持續在生產流程、品管、成本、安全、廠房理及員工關係等六方面不斷的努力。

        維持公司內各部門的溝通協調,包括:採購、工務、運輸、業務、會計及公關;最後尚必須遵循政府的相關規定,如此才能確保公司的成功與永續經營。

1. 生產過程

        今日的經理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交貨時間內生產出高品質的飼料量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在這過程中存在太多的變數,包括:原料的供應、員工缺席、天候狀況、停電、機械故障等,均會影響目標的達成。此時經理就必須要發揮領導才能,預測及克服困難,激勵員工,排除障礙來達成目標。否則,如果問題一再發生,將會使客戶流失,造成公司的損失。

2. 品質管理

        我前面已提過,食品安全是全球的趨勢;畜產品的生產始於飼料,因此責任重大。品質是製造出來的,是一種工作態度,由上到下,一致用心來達成的決心;而不是檢驗部門單獨的工作。管理者必須製訂書面的操作程序,確保每次生產均能得到一致的產品;絕對不能有任何的疏忽或捷徑。此概念必須灌輸到全體員工,不僅僅是每個人能力的問題,而是每個人不容忽視的責任。

3. 成本

        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或是探制在一定預算之內,是今日飼料廠經理主要的責任;如果生產費用超出整個生產成本之上,將導致公司虧損。另一部分的成本包括管理成本,必須在預算制度之下來加以控制,必須教育全體員工共同控制預算,因為經費的開銷不是管理者一個人的事。最後,公司必須讓一部分關鍵人物參與經費編列,讓他們從專業的角度提出設備汰換,節約成本,提升品質等的建議;如此可以加重他們維護設備投資的責任。

4. 安全

        從人道立場,公司本來就應該提供員工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安全、效率與成本本來就是環環相扣,管理者必須瞭解,如果生產意外事件不斷,公司絕不可能維持高生產目標。

5. 廠房管理

        廠房管理事實上就是品質管制與員工安全的延伸;在飼料工廠如果到處推滿雜物,佈滿灰塵,液體溢散等情形,如何去要求安全措施,產品品質,甚至生產力也會打折扣。尤其穀物粉塵,在某些情況下,會引起爆炸、火災,危害設備及員工安全。工廠有時也會有更高階層的人員來視察,他們可能不懂飼料,但是他們看得懂井然有序,此第一印象即可判定工廠的生產能力與品質管理。這些人可能日後在決定公司營運與升遷時,此種印象都是影響的因素。此外,工廠對附近的社區也是一種責任,不僅提供當地居民工作的機會,也應該與社區為鄰,建立良好關係。

6. 員工關係

        每個人如果能夠認同團隊,愉快的相處,其工作將更賣力。因此,管理者必須時時注意員工情緒與公司的關係,雖然這是件不容易的工作;這裡有四方面可用以評估員工關係(其中三點可以量化處理)。

        (1)不可因為員工關係不良而中斷生產操作。

        (2)不可因人為因素造成怠工氣氛。

        (3)管理者必須化解員工與客戶之間的抱怨。

        (4)曠職、偷懶、意外等必須降至最低。

7. 與其他部門之關係

        每個公司的組織架構、規模大小、管理風格都不一樣,因此很難有一制化模式;但是公司內部的溝通協調是確保公司營運目標達成很重要的工作。

        工務部門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幾項:

        A.廠房機械設備的維修。

        B. 解決操作過程的機械問題。

        C. 機械設備的汰換與更新。

        採購部門在公司內部的功能包括:

        A. 原料採購確保不致斷料與品質合規定。

        B. 安排運送進料滿足生產部門的需求。

        C. 減低採購成本、運輸費用及原料貯存。

        運輸部門包括安排進出貨的排班與路線排定,回頭車的安排與原料載運等。

        公司與社區的關係往往未在員工守則中詳述,但是公司管理階層的態度很重要,到底公司只管賺錢,或是與社區融合,贊助社區活動,取得社區認同,建立長期友好的鄰里關係。

        業務部門與生產部門的密切配合,是公司成功的最大關鍵;但是這兩個部門的性質與角色不大相同,有時甚至互相衝突,因此必須隨時保持溝通管道以化解衝突。生產部門要接受業務部門反應客戶的意見並立即解決;同時要全力配合業務部門答應客戶的送貨期限。因為客戶對公司的要求是一體的,並不會理會公司內部溝通協調的問題。

        會計部門必須彙整由各單位送進來的報表,包括:生產報表、進出貨報表、庫存報表、薪資報表等,詳細確實的提供各種必要資訊給生產管理。

8. 瞭解政府的各項相關規定

        在美國,飼料中使用藥物的管理已超過40年,政府詳細列管;1965年聯邦政府檢查通過優良製造程序(GMP),使飼料生產進入新的階段。GMP將動物用藥完全依照美國食品藥物規定(FDA),生產加藥飼料必須標明。生產流程的安排與機械設備也都配合GMP的相關規定;在1977年更規定必須追蹤廠內藥物添加的生產流程及固定檢驗工作,以確保產品的安全性。

        在1970年1月開始,飼料原料的標示以原料性質區分為7類:動物蛋白質、粗料、穀物、植物蛋白質、穀物副產物、芻料及糖蜜產品;如此,飼料廠可以更有彈性使用同性質原料調整配方,而不必再登記註冊。但是飼料廠也必須隨時接受政府部門的抽檢,以確保GMP的生產品質管制;如果不合規定,則予以停止生產某項產品,以作為處罰。廠商為維持形象、信譽與顧客滿意度,也都必須遵守規定,不敢掉以輕心。

9. 環境管理

        環境保護的課題在過去20年來,不僅在工業生產也在飼料業造成影響;目前更是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在美國,環保署(EPA)負責維護環境品質,已通過14項法律規範所有工業生產;為了執行法律,在1972年至1993年制定了超過13,000頁的相關規定,其中多項針對飼料製造業;因此,20年前的標準,今日已不適用。

        事實上飼料業傳統上就已經資源再利用的使用了很多副產物做為飼料原料;每年超過4,500萬噸的動植物副物被利用於飼料,避免流入土壤,造成污染。今日畜牧生產使用一些藥物、添加劑並產生一些包裝廢棄物,再加上大量的排泄物,也對環境造成相當程度的污染。因此,今日的飼料製造者,不僅要生產安全、有品質的產品,更要注意生產過程是否合乎環保要求。當環保限制變成為一項成本因素時,充分的瞭解環保規定,變得更重要,因為可以無形中減少公司的支出。不做好環保,未來將無法生存。事前做好防塵、防漏及水質處理,可以減少事後的補救花費;同時做好環境管理,也是重要的社區公共關係。

(三)結論

        禽畜飼料工業是一項動態,不斷進步的工業,包括機械設備、生產步驟、生產技術都持續在改進中,過去我們說飼料生產是一種藝術,今天應該說是一種科技;昨日的知識不足以應付明日的需要,甚至還必須努力才能滿足今日的需求。因此,使用各種可能的管理以得到適當的利潤,是成功的唯一方法,也是生產飼料及食物的致勝方法。

        (1998飼料工業技術研討會)

飼料營養雜誌(p.20∼28)─Dr.David Bossman、九八年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