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粒状水产配合饲料之配制技术

郑长义

国立屏东农专畜牧科教授兼科主任

本省之水产养殖发展颇速,且大量拓展外销,为国家争取了不少之外汇,此应归功於养殖技术之精进及养殖配合饲料之不断开发、改善所致。但由於养殖面积日增、产量日多,而国内外市场有限,且邻近之东南亚各国及大陆等,均不断的提倡及大量推广养殖,势将造成对本省养殖业之冲击,因此我们应未雨绸缪,并速谋取对策,以求因应之道。

养殖之成败系於养殖管理之适否?养殖饲料之良否?而养殖利益因放养存活率及饵料成本高低而定。众所皆知,养殖颇为先进之国家是日本,其近年来之养殖场已逐渐普遍使用软性粒状料。笔者经二年来之探讨及实地测试结果,认为软性粒状饵料应用於水产养殖之经济价值颇大,值得开发、推广。

一、现用给饵型态之缺失

目前本省养鳗大部份使用炼饵,小部份使用浮上性粒饵。

1.

(1)以炼饵型态给饲,因鳗鱼摄饵时之震动,其震散而损失之饵料约10~15%

因各厂牌饲料物理黏结性之良否而异。

(2)饵料震散溶於池中,污染水质,易为各种病原菌及动物性游生物丛生,

罹病力增加,造成药品费增加、育成率低下,甚至死亡等之损失颇大。

(3)配方中使用22%左右之α 淀粉以作为黏结剂,但碳水化合物对鳗鱼之利用率不佳,徒增其肝脏机能之负荷,致其肝均呈肿大之病徵,导致鳗鱼对环境之紧迫较无抗力。

(4)每日投饵时,需以搅合机将粉饵加水或油拌均成面团状,颇为费时费工,且污染周围环境。

2.

目前正推广中,虽可减少饵料之损耗及水质之污染,但据日本之许多试验及笔者之测试结果,均因鳗鱼摄饵不足,致其增重未臻理想,此缺失或可加以突破亦不定,但笔者认为不如使用软性粒料来得好。

()养虾、养鲟

目前以使用沉性粒状较多,亦有使用下杂鱼者。

沉性粒状料

(1)成本略高,以目前之售价犹有利可得,但他日供过於求,售价降低时,

将无利可得。

(2)摄饵率不稳定,因适口性易时好时坏,尤以气候变化时最为明显,虽投些生饵可改善,但徒增麻烦。

(3)某些动物性生长因子及营养素,因制粒时之加温 (85~95) 而被破坏,影响生长效率。

2.下杂鱼

(1)较费工,人力不足时亦造成投饵不足之弊。

(2)下杂鱼之来源及种类不一,营养无法平衡。

(3)易感染病原菌,尤其是沙氏杆菌、肠炎孤菌为基。

(4)易污染水质。

()养鲈鱼、鳟鱼、石斑鱼、鲷鱼等

目前有使用浮上性粒饵,亦有使用沉性粒状粒,或下杂鱼者,其缺失如下所述。

浮上性粒饵

(1)成本高:每公斤售价较沉性粒料约贵1~2元。

(2)易造成某些营养性缺乏症:因挤压 (Extrusion) 时之高温 (120~150)

影响某些营养素之消化率及力价低下,如维生素之Thiamine (20%)Pantothenic acid (10~20%)Niacin (20%)folic acid (14%)Biotin (15%)Ascorbic acid (30~40%)

(3)投饵时,易受风向之影响,而造成鱼只摄饵不均。

沉下性粒饵

(1)投饵率很难控制妥当,如投饵不当,易破坏池底,污染水质,影响鱼只

之成长。

(2)摄饵量不稳定,易因气候变化而影响其摄饵量。

下杂鱼

(1)因来源及种类不一,营养平衡较难。

(2)费工费时。

(3)较易感染病菌及污染水质。

二、软性粒状料之优点

软性粒状料之配合系饲料与生饵之比例为11647382均可,视养殖鱼种类、生饵来源、种类及养殖鱼之大小而定,而饵料内系配合鱼粉、酵母粉……及维他命、矿物质等预混剂而构成,其组成份可视生饵种类、养殖鱼种类、大小而调整。其优点如下:

适口性佳,无拒食之现象。

营养平衡适中,且不受加温破坏之影响。

不污染水质、不感染病原菌。

成本较浮上性及沈下性粒料为低。

饵料效率高、增重系数佳。

生饵及粉料配合量可随时调整,具机动性。

三、软性粒状料之配制技术

饵料效率高,促进鱼只成长佳之良好品质软性粒状料,应具备下列条件:

配合饲料与生饵混合良好,而造粒容易。

造粒时,其品质不因物性而显着变化。

造粒完成装箱时,不成型之细碎料少。

投饵时,不造成水中之污浊。

合乎其他制造条件。

()制造流程

软性粒状料

(成品)

机械配置及流程如下图所示。

()机械设备及装置

()原料之选用

鱼粉之品质良否,并不是以其粗蛋白质含量高低为主要评定依据,其选用

应考虑下列各点:

(1)新鲜度:

(A)判定方法:

(a)官能检查:

藉着视觉、味觉及嗅觉等官能来判定鱼粉是否正常新鲜。

(b)化学分析:

? AV:参照AOAC (1980. P.261)

? POV:参照AOAC (1980. P.440)

? TBA值:参照食品分析与检验,李秀着 (1979. P.208)

? VB-N:以CONWAY法分析之。

(B)判定项目:

(a)味道:不可有脂肪酸败、氨臭等腐败臭味及过热之臭焦味。

(b)外观:

? 颜色:不可有褐色化出现

? 质地:不可有 蛀、发霉及结块之现象。

(C)脂肪及蛋白质变败程度:

AV+POV+TBA+VB-N数值总和作为鱼粉新鲜度之评估依据,总值0~100者为良好,101~200者为良好~尚可,201~300者为尚可,301~400者为尚可~不良,401以上者为不良等五级。

(2)胃蛋白鶤消化率:

鱼粉中蛋白质的粗略有效性,可由胃蛋白鶤 (Pepsin) 对其消化率测知,致测定鱼粉被胃蛋白鶤之消化情况,可作为评估鱼粉被胃蛋白鶤之消化情况,可作为评估鱼粉品质之依据。

(A)判定方法:参照AOAC (1980. P.130)

(B)判定结果:

正常良好品质之鱼粉,其胃蛋白鶤消化率应在93%以上。一般而言,在乾燥过程中,其乾燥温度过高、乾燥时间过长均会降低胃蛋白鶤之消化率,据报告;日本分析102件鱼粉中,当鱼粉水分为7.48时,其胃蛋白鶤之消化率为90.8%,而水分5%以下 (平均3.93%),则为78.4%,而水分低至2.4%,胃蛋白鶤消化率仅为60.1%

(3)含不良因子 (物质)

(A)组织胺 (Histamine)

鱼粉中组织胺含量过高,易造成养殖鱼类表面皮肤之损伤,而易为水生霉菌感染而得病,造成损失,且抑制鱼只之生长,并降低其饲料效率。

(a)判定法:采用AOAC (1980. P.296之萤光法 (Flurometric Method) 其准确性较高。

(b)判定结果:鱼粉含组织胺量约为0~3,000 ppm,就原料别而言,其含量以鶩鱼、鲭鱼制造之红鱼粉较高,而由鳕鱼、鲽鱼等制造之白鱼粉则较低,而鱼粉制造过程之乾燥温度及时间之不同,其含量无异,但添加鱼汁之全鱼粉,则含量较高。因组织胺系水溶性物质之故,据笔者试验结果,得知肉鸡饲粮中组织胺含量如超过100 ppm,则此鱼粉配合於软性粒料则应慎重考虑。

(B)亚硝基、二甲氨基苯 (Nitro Sodimethylamine)

此系鱼粉蛋白质在直火乾燥下之过热产物,系属致癌物质之一。

(a)判定方法:参照AOAC (1980. P.381)

(b)判定结果:其量应在0.3 ppm以下。

(4)掺假鉴定:

鱼粉系属高价格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掺假之可能性较高,本省发现被掺在鱼粉的原料系含粒蛋白质较高而价廉的血粉、羽毛粉及草粉、肉渣粉及非蛋白态含氮化合物的尿素、硫酸氨及尿素与甲醛等。去年本省亦发现某进口适贩卖鱼粉中掺杂有橡皮筋之恶例。

(A)判定方法:

(a)筛选:以No. 10.标准筛,筛选检查。

(b)镜检:检查鱼粉以外之掺杂物之组织构造。

(c)化学检出:

? 尿

?

? 氨态氮

? 贝壳粉、钙粉

皮革粉 (含铬)

(B)判定结果:

由上述三种方法,即可判定有否掺假。

(5)沙氏杆菌污染之检查:

当因使用软性粒料而被怀疑污染沙氏杆菌时,则需检查鱼粉有否污染沙氏杆菌。

(A)判定方法:

CNS 3682. N. 4046.

(B)判定结果:

经检查判定「+」者,该鱼粉即不可使用,或供使用於打粒饲料。

(6)一般成份鉴定:

(A)判定方法:

CNS 2770. N.4024饲料检验法

(B)判定结果:

? 水分:应合於规格;以7~10%为佳。

? 粗脂肪:白鱼粉含量以不超过8%,红鱼粉含量以不超过10%为宜。

? 粗蛋白质:一般而言,全鱼鱼粉之蛋白质应在63~70%之间,如太低则

可能为下杂鱼所制成,而太高则有可能掺假或由劣质鱼种如鲨鱼等所制成的。

? 粗纤维:含量应为零,如太高则表示掺有含纤维质之原料,如米糠等。

粗灰分:含量高表示骨多肉少,反之则骨少肉多,如含量超过20%,则表示非由全鱼所制成的。

? 钙、磷:钙、磷比例应一定,一般比例接近21,如含钙过多,表示可能掺有廉价的钙源原料。

? 盐酸不溶物:以不超过2%为限,如太高则表示混有砂石及异物等。

黏结剂:

(1)α 淀粉

α 淀粉即糊化淀粉,乃生淀粉经热与水作用後,失去其结晶构造,形

成易於消化吸收之淀粉,该淀粉立即脱水乾燥,便无法回复原状,称之为α 淀粉,一般淀粉属β者 (生淀粉),不易受酸或酵素之水解作用。

(A)构成

淀粉由直链淀粉 (Amylose) 与枝链淀粉 (Amylopectin) 组成之,直链淀

粉为葡萄糖α 14相结合成直链状,後者为葡萄糖以α 14相结合为主之直链上,有多处以α 16相结合而生枝链,而枝链上再有相同之分枝、枝与枝间之链长。

淀粉之黏度与淀粉粒之构造与其中直链淀粉与枝链淀粉之存在形态有关

。普通淀粉之葡萄糖单位约为20~27,而黏性淀粉约为36单位,普通淀粉中,直链淀粉约占20~25%,枝链淀粉约占75~80%,糯米类之黏性淀粉者,则几乎全部为枝链淀粉。直链淀粉,本身之黏度不高,但有助黏性之形成。枝链淀粉比例高或链愈长,则消化所需时间亦较长。

肉食性水产鱼类对生淀粉之利用性很差,如α 淀粉之糊化程度不够或掺有β 淀粉时,对消化影响很大。

(B)影响α 淀粉黏弹性之因素:

(a)原料:

制造淀粉所用原料以块根类与谷物为主,不同原料制成之淀粉其黏性亦不同,如正磷酸之含量不同亦会影响其黏性。各种原料制成淀粉之特性如下表。

 

马铃

()

56-65

59-70

65-73

67-78

70-80

62-83

62

65-76

72

(%)

18-20

13-15

16-19

13-15

13-14

13-15

---

13-14

---

平均粒径 (μ)

15-80

10-25

10-40

7-25

3-8

10-35

2-25

5-20

6-20

直链淀粉量 (%)

22-23

17-20

20

<1

17-20

33

22

24-26

25

不安定

不安定

---

不安定

---

粘度 (B.V)

95 10 min

940

---

640

---

445

640

---

85

---

膨润力 (95)

1000

71

---

64

19

21

---

24

---

溶解度 (95)

82

48

---

32

18

41

---

25

---

单卵形

---

---

透镜形

三角形

透镜形

多角形

多角形

(b)制造过程:

? α 工程之用水之水质,尤其含多价金属子之影响最大。

? 乾燥过程中,糊液所受截断力之强弱。

? 糊化前悬浊液所受细菌酵素之影响。

(C)判定与应用:

一般而言,α 淀粉糊化程度高者,其黏性佳,消化性不佳,反之溶解性、消化性佳者,则黏性较差。

(a)测定黏度方法:以标准鱼粉77%23%α 淀粉混合,加1.2~1.3倍水炼制後,使用链饵混合机,加入1 kg饵料来评价黏弹性,即观察绞合秒数,取出之剥离状况、硬度、伸展性及静置後劣化情形等综合判断之。

(b)应用:

? 除鳗鱼外,其他肉食性鱼类 (如嘉鶦、石斑、鲈鱼),使用淀粉或α 淀粉当黏着剂时,由於淀粉利用率差,故使用超过15%时,便造成蛋白质之消化率之低减,应予注意,杂食性鱼虾类不宜超过25%

? α 淀粉中以α 马铃薯淀粉黏性最佳,但价贵,而α 玉米淀粉之适口性佳,但黏性差,而α 树薯淀粉则属中等,致本省较普遍使用。

(2)

面粉因其色洁白,黏性高且纤纤少,清洁无杂质,较α 淀粉价廉,故广用於水产饲料中。

面粉依其品质分为特高筋、高筋、粉心、中筋、低筋等五种。

一般选用低廉之高筋者,可得较好之黏性,该黏性乃由於面粉中含有70~80%之醇溶蛋白 (gliadin) 及筋蛋白 (glutenin) 共同形成之复合蛋白质所致。面粉中之醇溶蛋白与筋蛋白二者吸水膨润後,即形成面筋 (gluten),湿润之面筋即具有黏性、弹性及伸展性等物理性状。

面筋之黏弹性随研磨方法及贮存而有所变化,一般以普通钢辊磨制者较冲击式机械粉碎者之黏性来得好,而面粉经20℃,湿度50%下老化六周者,其黏性最佳。

饵:

生饵之选用应考虑新鲜度及无杂质等因素。

四、配制技术

生产良好品质之软性粒状饲料,造粒时应考虑之条件,包括原料、处理及

造粒机械等三项,现分别说明如下:

原料:原料应考虑:

(1)生饵之种类、生饵之捕获时期及成分。

(2)配合饲料之种类。

(3)饲料油脂、药剂等之添加量。

理:

应考虑生饵之冻结温度、生饵之前处理、生饵与配合饲料之混合比率、造

粒之大小、造粒後之处理等因素。分别说明如下:

(1)生饵之前处理:

为避免物性之变化,希望於冻结温度未上升前,即应予细破碎 (即由整块

下杂鱼,破碎成鱼浆状态)

(2)生饵配合饲料及添加物等之混合:

先计算生饵、配合饲料及添加物之配合比,混合时先将比重不同之生饵及

配合饲料 (包含添加之饲料油、药剂等) 等量先行预先混合作业,以使水分之分布、浸透等效率达到良好效果。

(3)造粒口径之调整:

造粒口径大小设定後,再调整配合生饵之前处理、混合比率、混合时间等

条件。

(4)造粒後之处理:

造粒後为避免日光之直射,如不当日投饵,则应在温度未上升前,即移入

冷冻库冷冻。

造粒机械:

(1)破碎机:

冻结生饵块之破碎处理,乃造粒作业顺利进行之必要处理过程破碎机之破

碎能力,因机械马力及破碎细度而异。

(2)混合机:

生饵 (含水分70~80%) 与混合饲料 (水分约10%) 混合,如以一般之搅拌

混合机来混合,因其比重不同,且生饵之水分,向配合饵料浸透,致混合时无法将混合槽内饲料全部移动混合均匀。致软性粒状料混合机之设计,需兼顾搅拌层面与混合效果,始能达到此目的。

(3)造粒机:

良好的造粒机,需兼备能造粒出适当的口径、大小、形状及密度,且其品

温之变化最小,为适合各种鱼类不同口器大小之需要,造粒机之筛孔口径为1.5~18 mm,甚至亦可长至25 mm

(76年度氰胺公司春季饲料技术研讨专题)

饲料营养杂志第二册合订本

1987年元月号至1987年十二月号

饲料营养:1987年第六期(48)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志社所
有,非经本公司及该杂志社正式书面同意,不得将全部或部分内容,
转载於任何形式媒体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