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水产养殖业

 

东南亚的水产养殖业正在成长发展,且具有很大的潜力,此种潜力包括可利用的土地、良好的水源及适当的气候。东南亚有超过75万公顷的水产养殖面积,且能扩展到600万公顷。目前印尼的生产面积最大,且其发展力也最大。

东南亚水产养殖总生产量达100万吨,其中50%由菲律宾生产。其生产方式主要还是用传统的粗放养殖,此法对肥料及饲料的使用量有限。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结果,就产生集约式养殖,而集约式养殖可获利的主要为海水养虾业。

水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乃是缺乏有效率的饲料,东南亚饲料工业正快速成长以符合水产养殖发展的需要。在1985年,有5家饲料厂,生产27,000吨饲料。到1988年,此工业更扩展到有53家饲料厂,生产264,000吨饲料。其中大部分的扩展乃是由於海水养虾业成长所致。水产饲料业预期在几年中,每年都能成长50%。

这篇报告中的水产养殖产量资料来自1982年到1986年的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及政府机关团体。自1986年起,水产养殖业,特别是养虾业,有明显的改善,所以一些最新之资料均是与当地政府官员及饲料厂交换意见时所取得。这些最新资料或许不会太准确,可是足够可以指出现在东南亚之水产养殖之成长及发展趋势。

水产养殖在亚洲国家的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对於食品生产、农村发展、人民收入与雇用、赚取外汇等都有显着贡献。东南亚国家有很长久的水产养殖历史,在14世纪印尼人已在红树沼泽湿地饲养虱目鱼。到今天,己有发展良好的养殖系统来养淡水鱼、半海水的甲壳类及软体动物以及海水鱼。1982年的渔业统计指出,东南亚的水产养殖提供了784,300吨鱼、虾、贝类,约占该地区总鱼类需求量的10%,在1986年,生产量更提高到989,300(1)

 

表一 19821986年东南亚国家水产养殖生产量(千吨)

国别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印尼

菲律宾

泰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

东南亚国协总合

241.5

392.3

82.7

66.3

1.5

784.3

267.0

445.1

91.9

53.4

2.0

859.4

278.9

477.9

111.9

69.8

1.6

940.1

304.5

494.7

134.1

53.9

1.5

988.7

334.1

470.9

128.6

54.1

1.6

989.3

资料来源:SEAFDEC,南中国海地区的渔业统计资料,19821986

 

东南亚的水产养殖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单以地区潜力来看是无限大的(2)。目前,所使用的面积是767,400公顷,但有潜力的地区估计有657万公顷。印尼拥有水产养殖最大的面积,而且也是目前养殖面积最多的国家;新加坡拥有最小面积,但新加坡之土地往往用作商业及工业用途,因其水产养殖常受制於土地之发展有限,故此,我们考虑其潜力时候,只能以现有的养殖土地来拓展其产量。

 

表二

目前生产面积(公顷)

有潜力生产面积(公顷)

印尼

半海水/海水

淡水(包括稻田)

菲律宾

半海水/海水

淡水

泰国

半海水/海水

淡水

马来西亚

半海水/海水

淡水

新加坡

半海水/海水

淡水

东南亚国协总合

300

150

210

13

47

39

5

3

0.3

0.1

767.4

3,000

1,000

442

356

392

155

1,000

225

有限

有限

6,570.0

资料来源:与政府官员及饲料厂交换意见。

 

表三 19851988年东南亚国家对鱼饲料的需要量(千吨)

1985

1986

1987

1988

印尼

菲律宾

泰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

东南亚国协总合

6

0

18

0.1

0

24.1

14.4

0.1

24.0

0.3

0

388.0

18.0

0.2

24.0

0.6

0

42.8

27.0

0.7

18.0

1.0

少量

46.7

 

资料来源:与政府官员及饲料厂交换意见

1986年以前,东南亚国家的水产养殖是以粗放式或半集约式为主。主要在养殖虱目鱼、鲤鱼、吴郭鱼、gouramy及虾。集约式养殖技术仅适用於高价鱼种,如泰国的鲶鱼(clarias)。当集约养殖渐渐被接受,则饲料的需求量就可预期地增加(3)。但是,饲料的需求量往往与养殖系统,养殖鱼种和市场价格有关联。在1988年,由於鲶鱼之市场价格下降致使鲶鱼饲料之需求量也下跌。由於饲料占生产成本的4070%,市场价格的小波动会强烈影响到饲料工厂,最近饲料工业的扩展主要是由於养虾业的扩展。表456很明显的显示出从1985年到1988年饲料厂急速增加以符合实际需要饲料量,即使如此,在1988年,印尼仍需要进口80%虾饲料,而泰国及菲律宾各进口10%及15%,在1988年泰国有很大的虾饲料需求量(10万吨)

 

表四 19851988

1985

1986

1987

1988

印尼

菲律宾

泰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

东南亚国协总合

2

1

1

1

0

5

8

4

4

4

0

20

11

8

6

4

2

31

19

12

15

5

2

53

资料来源:与政府官员及饲料厂交换意见

 

表五 19851988年东南亚国家对鱼饲料的需要量(千吨)

()

1985

1986

1987

1988

印尼

菲律宾

泰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

东南亚国协总合

0.6

0.6

0.6

1.2

3.0

3.6

4.8

6.0

1.8

16.2

9.6

18.0

49.0

2.4

79.0

60

54

100

3

少量

217

80

15

10

无数据

 

表六 19841988年东南亚国家半海水与海水养虾的生产量(千吨)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印尼

菲律宾

泰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

东南亚国协总合

32

29

13

0.1

0

74.1

37

29

16

0.1

0

82.1

41

31

18

0.3

0

90.3

45

33

25

1

0.1

104.1

52

42

55

2

0.1

151.1

资料来源:(1)官方统计资料 (2)与政府官员及饲料厂交换意见

 

泰国、菲律宾、印尼的虾生产量从19861988年分别增加了20%,35%及27(1988年这三个国家分别生产了55,00042,00050,000(6)

虾类养殖很快地从传统粗放式到半集约式养殖,其养殖密度增加610倍,而生产量更比以前提高1020倍。由於集约式的虾类养殖,更带动其他如虾苗场、商业饲料、水车等行业,同时,当地政府一些支持的政策,刺激整个市场,如对一些虾苗场、养殖场、饲料工业、冷冻业等,给予优惠的利息。

在许多国家,尤其是泰国、菲律宾及印尼,养虾业可能膨胀得太快,使得市场价格急剧滑落到比生产成本还低。如果此种低价格是由於供应太多所致,那麽,东南亚国家的养虾业即面临到成熟期,其特徵是价格滑落及减速扩张。故此,有很多策略来强化国内市场,打开新的外销市场,发展新产品,建立东南亚的共同市场策略。虾之价格若不低於每公斤6美元,则养虾业尚能继续成长;否则,高生产成本的高科技养殖场将血本无归。

1986年印尼至少养殖了11种水产品,其总生产量达334,100(7)。其中51%来自半海水池塘,26.7%来自淡水池塘,22.3%来自稻田及另外小部份来自箱网养殖。其养殖产量从1982年到1986年,每年分别增加10.5%,4.4%,9.2%及9.7(7)

在淡水池塘养殖的主要鱼种有鲤鱼(Common and Java),吴郭鱼,barb(石首鱼属)gouramy等。在1986年,这些鱼的产量分别为45,800吨,16,800吨,16,100吨及9,800吨,或分别各占总淡水鱼产量的51.3%,18.8%,18%及11(7)。其他鱼种如鲶鱼、鳗、TrichogasterPangasius、鳢(snake-head)marble goby和淡水虾等各占淡水池塘总生产量1%或更低。

稻田养殖主要饲养鲤鱼,在1986年,稻田鲤鱼的生产量高达39,500吨或占稻田养殖的53%。此外,还有吴郭鱼、giant gouramykissing gouramy、鲶鱼及snakeskin gouramy (Trichogaster pectoralis)等;在湖及河流中以箱网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鳢(Sna-ke-head)marble goby,而海水鱼当中,以鲈鱼及石斑逐渐受欢迎。

用流水池及箱网养殖鲤鱼,以人工配合饲料可得最高之生产量:每季收获9001,200kg鱼/3250m2流水池,7001,000kg鱼/36m2箱网。

从半咸水池塘,主要生产种类是虱目鱼及虾,在1986年其产量分解为103,600吨及40,900(7)。其他的有乌鱼、吴郭鱼、鲈鱼、barb(石首鱼属)及蟹。目前有超过50%半海水池塘养殖虱目鱼(包括单养或与对虾混养)。并把传统的粗放式养殖稍作改进,利用肥料,适当蓄养密度及管理,每年每公吨可生产虱目鱼11.5吨。

此外对虾也是半海水养殖之重要种类,草虾养殖在印尼的许多省均普遍饲养着,养殖方式从传统到集约的系统都有。前者仅单纯地把捕捉到的天然虾苗放在虱目鱼瘟,几个月後收获。用此方法可收获的品种包括:草虾(P. monodon)、莫吉对虾(P. merguiensis)、砂虾(metapenaeus monoceros)M. brevicornis,其收获量每公顷150公斤。

表七 1982 1986

 

1982

1985

1986

1987

1988

淡水池塘

Barb(石首鱼属)

吴郭鱼

Gouramy

淡水稻田

Barb(石首鱼属)

吴郭鱼

Gouramy

34.0

13.7

12.6

8.0

0.6

1.2

70.1

20.4

4.1

1.4

0.3

0.3

15.6

42.1

34.0

10.1

21.1

7.1

0.4

8.0

80.7

26.0

6.7

2.7

0.1

0.2

16.5

52.2

32.0

8.9

20.9

7.8

0.6

7.4

77.6

28.5

7.8

3.7

0.9

0.1

17.9

58.9

41.2

12.0

18.0

9.8

0.6

3.3

84.9

33.1

8.0

1.8

0.9

0.1

19.3

63.2

45.8

10.1

16.8

9.8

0.7

0.1

89.3

39.5

9.7

7.1

0.5

0.2

17.5

74.2

淡水养殖合计

112.2

132.9

136.5

148.1

163.8

半海水/海水

虱目鱼

吴郭鱼

鱼类小计

甲壳类小计

73.3

4.5

1.0

11.6

7.8

98.2

30.6

0.3

0.2

31.1

81.5

4.1

1.1

12.5

3.9

106.1

27.6

0.2

0.2

28.0

84.4

4.3

0.7

13.5

7.1

110.0

32.0

0.3

0.1

32.4

93.5

3.9

0.8

12.4

7.5

118.1

37.4

0.6

0.3

38.3

103.6

4.3

0.8

12.5

6.5

127.7

40.9

0.8

0.9

42.6

半海水/海水合计

129.3

134.1

142.4

156.4

170.3

241.5

267.0

278.9

304.5

334.1

 

集约养虾使用配合饲料,在东爪哇之Banyuwangi,曾有渔民报告每平方公尺放1040尾後期幼 。通常之收获量每公顷56吨虾,但也曾经观察过每公顷 15吨虾的记录。

菲律宾

1986年,菲律宾养殖了至少7种不同的水产品,总共470,900吨。总产量的44%是半海水池塘养殖,海水养殖占42%,淡水养殖占14(8)

淡水养殖主要生产吴郭鱼,虱目鱼和鲤鱼。吴郭鱼对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可由生产数字反映出(8)。从1982年到1986年,淡水吴郭鱼的产量由5,500吨增加到39,300吨。此种扩展主要因为吴郭鱼相当容易产卵及孵化成幼苗,这导致了许多小型与中型的孵化场及吴郭鱼养成池均设立。

1984年到1986年,淡水虱目鱼的产量显着下降,这是由於在低生产力所致,这情形跟现在的Laguna de Bay相似。

表八 19821986年菲律宾各种水产养殖之总生产量(仟吨)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虱目鱼

吴郭鱼

72.4

5.5

a

a

84.6

13.9

0.6

0.2

82.0

18.7

1.2

0.3

38.1

28.9

7.7

0.6

20.9

39.3

5.5

0.5

淡水种类合计

77.8

99.3

102.1

75.3

66.2

半咸水

虱目鱼

吴郭鱼及其他

其他甲壳类

180.5

a

a

a

156.0

14.8

12.1

1.0

155.7

13.3

28.9

0.8

155.3

13.3

29.0

0.8

158.6

16.5

31.1

1.0

半咸水合计

180.5

183.8

198.7

198.5

207.3

108.7

19.0

6.3

a

132.2

11.3

18.5

a

142.1

14.6

20.3

a

183.0

15.3

22.7

a

168.9

16.5

12.1

a

海水合计

134.0

162.0

177.0

220.9

197.5

392.3

445.1

477.9

494.7

470.9

a.数据无法取得

来源:19821986 SEA FDEC南中国海的渔业统计资料。

 

1982年到1986年,半海水养殖总生产的7685%来自虱目鱼,另外也生产一些甲壳类、吴郭鱼及小量的鲈鱼。从1982年到1986年,海水养殖生产量之8085%来自海藻,另外淡菜与牡蛎的生产量则相当低。

在菲律宾,海水养殖海藻及软体动物曾被十分关切,从养殖的可能性、生态学上的栖息环境及养殖技术等都显示有非常高的潜力来扩张及发展。因此,最近十年来,生产数字均实质增加(8)

泰国在1986年至少养殖了16种不同的水产品,总产量达128,600吨,其中70.5%来自淡水养殖,14%来自半海水养虾,0.8%来自半海水养鱼及14.7%来自海水养殖的软体动物(9)

 

表九 (1000) 1982 1986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淡水鱼虾(小计)

吴郭鱼

Snakeskin Gourramy

Pangasius

淡水大虾

(45.8)

7.1

4.6

13.1

3.5

5.7

8.0

0.3

3.5

(47.2)

12.1

5.1

9.3

3.0

4.8

7.0

1.2

4.7

(50.5)

8.0

4.9

11.8

4.6

4.9

8.2

3.1

5.0

(75.4)

15.1

7.3

16.6

6.4

7.4

13.8

2.5

6.3

(87.1)

18.4

8.8

13.8

15.8

6.0

12.6

4.5

7.2

(小计)

(mullet)

其他鱼

墨吉对虾(P. merguiensis)

(Metapeneaus sp.)

(P. monodon)

(13.0)

0.2

0.4

2.3

6.3

2.5

0.1

1.2

(14.8)

1.1

0.2

2.0

7.8

2.4

0.1

1.2

(16.2)

0.5

0.4

2.3

8.7

2.7

0.1

1.5

(16.5)

0.5

0.2

10.4

3.6

0.1

1.7

(19.0)

0.8

0.2

11.0

3.8

0.9

2.3

(小计)

淡菜类

(23.9)

3.7

3.6

16.6

(29.9)

7.1

3.5

19.3

(45.2)

12.5

4.9

27.8

(42.2)

12.4

3.5

26.3

(18.9)

6.9

0.6

11.4

79.9

89.9

109.3

133.9

125.0

来源:19821986 SEA FDEC南中国海的渔业统计资料

 

泰国的淡水养殖产量一直稳定地增加,从1982年的45,800吨到1986年的90,700吨,而由於供需逐渐平衡,目前已达整平的情势(9)。淡水养殖主要产品是吴郭鱼、鲶鱼、Snakeskin gouramyPangasius、鲤鱼及鳢鱼。吴郭鱼及Pangasius是低价鱼类,皆采用农渔牧综合经营方式,再使用廉价的补充饲料和煮熟碎米、蔬菜、厨房与酿造副产物等以提高生产量,放养初期及当补充饲料缺乏时也偶尔使用商业浮性粒状饲料,吴郭鱼及Pangasius生产量每年每公顷68(10)

淡水鲶鱼的产量每年每公顷约100200(10),此鱼是一种非常强壮的鱼种,能以高密度的方式养殖(每平方公尺放养3040尾鱼苗)。此外,其能利用附属呼吸器官来呼吸,故不需要通气装置。

 

表十

养殖方式 喂饲

(USkg)

吨/公顷/年

吴郭鱼

Snakeskin Gouramy

(Snakehead)

Pangasius

半粗放式

半粗放式

集约式

集约式

半集约式

有机肥

绿

有机肥

补充饲料

完全饲料

下杂鱼

补充饲料

0.40.48

0.40.48

1.01.20

1.41.60

0.360.44

6

0.75

100120

70150

68

资料来源:与政府官员及饲料厂交换意见

 

鳢鱼(Snakehead)可饲养在集约式单养系统上(10),鱼苗由天然捕捉,然後每平方公尺放养4050尾鱼苗,然而在第一个月的活存率变异很大,大约养殖911个月,可以喂饲下杂鱼,但需要好的水质,其产量每年每公顷约70150吨。

与泰国水产养殖业而言,淡水大虾(Macro brachium rosenbergii)的养殖非常重要。1980年,淡水大虾之繁殖及育苗经政府建立,并立刻推广至渔民;到1985年至少有150个小孵化场每年生产超过2亿尾淡水大虾之後期幼 ,全国的需要量充分供应,因而其後期幼 的售价被迫从1980年每千尾後期幼 美金12美元滑落到1987年的3.2美元。同样的,成虾的价格也下降,从1981年每公斤6.4美元降到1983年每公斤5.5美元,再降到1987年每公斤3.4美元。所幸这些小孵化场开始转变他们的产品,依季节性与市场性需求,他们开始生产墨吉对虾(P. merguiensis)及草虾(P. monodon)後期幼 。

在泰国,所有的半海水池塘都用来养虾。泰国养虾的历史远比印尼、菲律宾或台湾为短,仅在5060年前开始,但泰国之养虾业却是东南亚最快速发展者,其1986年生产量为18,000吨,1987年为25,000吨,1988年产量为55,000(3)。主要的品种是砂虾、墨吉对虾;草虾的集约式单养在1986年始出现而很快地普遍起来。大量红树林沼泽地转变成养虾池,在197019831988年养虾面积分别为10,00036,90047,000公顷,每年生产量也增加。在1983年,每公顷385公斤的产量,在那时候在亚洲是仅次於台湾的第二高产量的国家;那麽高的产量有赖於泰国的一种所谓”Push-pump”的粗放式养殖系统,能使水质更好、虾苗及水源充足。随後养殖方式更趋集约式,池子蓄养的是孵化的虾苗,并以商业饲料来补充天然饵料,故这样的养殖方式,就必须具有高品质饲料,打气机等设备。现在目前每期收获每公顷510吨是很普遍的。养殖密度每平方公尺放养高达60尾虾苗,在2米深循环水池生产量每公顷12(此报告由泰国东部Chunthaburu的农民所得到),但一般的养殖密度是2030m2虾苗。由於政府政策支持及基本设施之存在,可利用的面积以及成功的先端技术转移等等都帮助了泰国养虾业的发展。

许多新的养殖场不得不减缓他们运作的能力,在19888月每公斤虾价是8.810美元,突然滑落到19895月的4.4美元,低於许多养殖场的生产成本,这造成许多养殖场必须降低他们的生产量。

 

表十一 19821986年马来西亚各种水产养殖之总生产量(仟吨)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吴郭鱼

Gouramy

14.9

0.8

0.1

0.1

0.01

12.4

1.4

a

a

0.1

4.3

1.4

a

a

0.3

6.5

1.8

a

0.01

0.2

4.4

2.3

a

0.1

0.4

淡水种类小计

16.0

13.9

6.0

8.6

7.1

半咸水

虱目鱼

鱼类小计

甲壳类小计

0.1

0.2

0.1

0.1

0.5

0.2

0.1

0.3

a

0.2

a

0.5

0.7

0.2

0.05

0.25

a

0.1

a

0.02

0.12

0.1

a

0.1

a

0.3

a

0.1

0.4

0.1

0.02

0.12

a

0.8

a

0.2

1.0

0.3

a

0.3

半咸水小计

0.8

0.95

0.22

0.52

1.3

49.5

38.5

63.6

44.8

45.7

66.2

53.4

69.8

53.9

54.0

a.数据无法取得

 

虽然在孵化技术及配合饲料有不少成就,但低市价使鲈鱼的生产量仍然维持一定。鲈鱼一般饲养在半海水浮动性或固定性箱网中,盐分适合的水域都用来养经济价值较高的石斑鱼;但是由於缺乏石斑鱼苗,目前仍需靠天然捕捞,其商业性生产仍然受到限制。

牡蛎养殖主要在半岛海岸及东部海湾,饲养两种品种(Crassostrea commercialis)C. lugubris,以後者较大且具价值)。淡菜业(Mytilus smaragdinus)也是依赖天然产卵,因此每年产量变动甚大(9)。其使用木椿方法,在8个月後收成,每公顷可收获40吨。血蚶(Cockles)养殖在松软的海湾及河流出海口,1986年时血蚶之总生产量6,900吨,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因此必从马来西亚进口血蚶。

马来西亚

1988年,马来西亚有9种主要水产品,总产量达54,100(11)。从19821986年,马来西亚的水产养殖几乎可以疏忽不计,其生产的血蚶在世界上排第一位,占总水产养殖生产量的84.5%。

淡水鱼养殖占1986年总水产养殖生产量的13%,两种主要鱼种是鲤鱼及吴郭鱼,分别为4,400吨及2,300吨;另外也养了一些鲶鱼及gouramy

半海水养殖在1988年虾类生产占总水产养殖产量的2.4%,为马来西亚水产养殖品的第三大商品,养虾业在最近几年有扩张的趋势(11)

马来西亚的水产养殖发展很慢,商业上的兴趣仅注重在高价鱼类。海水养虾的发展特别增加了对配合饲料的需求(6),配合饲料也使用於淡水鱼虾的集约养殖。饲料工厂与政府研究机关密切配合,而发展出适当的饲料,但由於饲料原料大部分需靠进口,限制了配合饲料业的发展。

血蚶养殖仍延用最简单传统方法饲养,马来西亚水产养殖业扩展的限制是经济生存力而不是土地的潜力(几乎全部马来西亚的海岸线均适於水产养殖)

新加坡

不像东南亚的其他国家,新加坡不是一个农业国家,虽然它开始在1819年建立时只是个小渔村,由於有限的土地与水源关系,新加坡共和国注重在贸易方面的发展。在1987年新加坡的总水产品供应量是125,900吨,其中110,600吨是进口(88),本地生产仅15,300(12.2)。本地生产中13,242吨是由渔捞捕获,水产养殖仅占2,058(1.7)(12)

其中淡水养殖产量为157.1吨,半海水养殖产量为75.7吨,海水养殖则生产了423.6吨海水鱼,1,025吨淡菜及376.6吨的其他甲壳类。大部分水产养殖是当地消费,因此限於高价鱼贝类,活鱼的烹调很普遍。商品有鲈鱼、石斑、笛鲷、marble goby、虾、蟹、淡菜等均以活体出售,而且以高价卖到餐厅。

近年来,新加坡的水产养殖政策趋於海水养鱼贝类的集约式发展。

养殖鱼常以下杂鱼喂饲,但政府的研究人员已发展出配合饲料,并得到优异的饲料换肉率(在有控制的水槽中得到FCR1.2,田间试验得到2.0,以下杂鱼喂饲得到4.5FCR)。在养虾时,也常使用下杂鱼,但在经济上还是喂乾性配合饲料较有利。除了养殖以供应食物外,由於新加坡拥有高效率的出口作业及卓越的空运服务,新加坡已成为世界上观赏鱼类的供应中心。

 

表十二 19821986 (千吨)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淡水鱼总量

半海水鱼总量

鱼类小计

甲壳类小计

海水鱼总计

488.0

a

89.5

161.6

11.0

5.3

267.4

736.0

10.8

11.8

1.0

759.6

1027.0

1515.0

430.0

20.9

214.0

156.0

16.0

45.0

431.0

979.0

164.0

4.0

6.0

1153.0

1584.0

2034.9

383.0

43.5

184.3

113.5

16.7

17.9

332.4

525.5

255.1

14.5

12.8

807.9

1140.3

1566.8

250.0

13.1

168.6

93.9

30.3

47.6

340.4

618.4

213.3

21.8

16.1

869.6

1210.0

1473.1

200.0

71.3

202.6

129.2

41.0

46.9

419.7

613.4

211.0

34.6

11.1

870.1

1289.8

1561.1

157.1

75.7

219.4

129.0

35.0

40.2

423.6

1025.0

330.0

30.3

16.3

1401.6

1825.2

2058.0

a:数据无法取得

资料来源:(1)SEAFDEC,南中国海地区的渔业统计资料,19821986

(2)与政府官员及饲料厂交换意见。

 

饲料营养杂志(99~112)

90年.第十二期─郭俊钲译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志社所
有,非经本公司及该杂志社正式书面同意,不得将全部或部分内容,
转载於任何形式媒体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