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针炙原理

针炙原理

兽医针炙之要领:

        针炙到现在,还未确知其治病原理。就目前所知的是激发和调整身体内部,神经的调节机能和管制机能。因此,针刺某一穴道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效果生成。例如:马在痉挛或抽筋时可以使其消失;麻痹时可以使其恢复知觉;便秘时可使其治愈;下痢时可以使其停止下痢。俄人巴甫洛夫於神经活动学中说:「治疗,不是以外因或病部直接刺激,而是以各种不同强度的刺激或用温热作用於穴道,通过神经反射,增强其抵抗力,而治疗各部神经机能。」目前,这还未能被完全同意。

        在中医方面,针炙治病的主要原理是通经脉、调血气、扶正驱邪。邪气指的是致病的内外因素。正气则是机体本身防御能力和适应环境的机能。邪气侵犯正气之阴阳相克。气血不调就会发病。因邪气侵犯正气谓之阴阳相克。气血不调就会发病。因邪气侵犯部位不同,有的在体表,有的在内脏,因此分出阴阳表里之区别。在临床上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虚、实、寒、热。阳表热实,阴里寒虚。针炙帮助正气战胜邪气。阴、里、寒、虚则补;阳、表、热、实则泻。凡久病、营养不良、全身无力、四肢麻痹、脱水、失血很多、腹泻者属虚。四肢发冷、脉博慢、体温低谓之寒。四肢会痛、痉挛、便秘、充血谓之实。体温高、口渴、不安、烦躁、舌红、脉博较快谓之热。

甲、针的种类:

        (A)冷针、火针、电针、水针。

        (B)巧治用具。

        (C)炙具。

A针的种类

        冷针不须加温,有下列七种:

        (1)大宽针:长约四寸,针头棱面宽约二分半,多用於大体型的牛和马於颈静脉放血用。针锋面和血管平行,常配合针锤使用。

        (2)中宽针:长约三寸半,针头棱面宽约二分,多用於中小体型的牛和马及补助大宽针放血用。

        (3)小宽针:长针三寸,针头棱面宽约一分半,多用於猪和羊。

        (4)穿黄针:大 和大宽针一样,只尾端有孔,孔中穿马尾毛。

        (5)三棱针:於软的组织和少量放血用。

        (6)夹气针:状如大宽针,但针体内有一管道,并开口於针柄和针尖棱面。於体内有气时使用。

        (7)毫针:是使用最多最广的一种,其长度从二寸~一寸都有。

        火针:因火针可以补气,所以虚症的家畜可以用火针。火针可以毫针代替使用,其使用长度可以用一控制器来控制,火针刺的深度大约一~二寸,不可以刺得太深。

        电针:大都用於泻症方面,针的一端通电,使其刺激量增大。

        水针:用注射针头扎入穴位使得气後,由注射器注入小量的蒸馏水或药液,以达到针刺治疗的效果。

B、巧治用具:有缩水管和三弯针等工具。

        (1)缩水管:於体内有腹水时用。

        (2)三弯针:大都於治疗眼睛 时用。

C、炙具:将艾绒用纸卷成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用各种手法,使穴道受到温热的刺激,以求取疗效。毫针不疼进针的方法有:1.指压法2.双指压法3.舒张压法4.夹持压法。

        针慢慢刺进叫补,急速刺进叫泻。一般言,捻针左转为补,右转为泻。左右捻转叫平补、平泻。另外,当针刺进动物穴道时,动物有弯腰、举尾、肌肉震动等表现时,叫做得气。

乙、炙的种类:

        炙的种类有五种

        一、烧烙法-肌腱、关节、骨瘤、腰部疾病、四肢病等部位在使用任何方法都无效时。

        手术法:

        1.手术前不可吃饱。

        2.用两支柱子固定。

        3.烧烙用具以碳烧至杏黄,再以醋喷,从里而外,由上而下,顺毛的方向烧。此法不能常用,平常多为一次,如须再烧,则必须等伤口复元後,最好换个部位再烧。烧过的部位不能淋水,且要照常运动。

        4.烧烙时会出汗,须将汗拭乾,以免着凉。

        二、麦麸法-炒麦麸二十斤至烫时,加四斤醋同炒至烫手为止。以袋装上,置患部温敷,一天一次,每次一至二小时。亦可以酒槽代用。

        三、醋酒法(水鞍法)-一般使用於腰部风湿痛或四肢风湿痛。先以醋将患部洗净,再以浸过醋之布盖在患部,加少许酒上去烧。火大时加醋;火小则加酒。烧一次须耗酒二至三斤,醋五斤。烧一段时间後,全身会出汗,勿使着凉。烧好後,令其休息或使轻微运动。如为年老、虚弱或怀孕之家畜则不可用此法治疗。

        四、拔火罐-用竹管或杯子等,将烧着的纸放入,趁火苗未熄之前,边将之压於部位上,使它吸着在皮肤上,谓之拔火罐。此法於人方面常常使用,对於痛的方面治疗很有效。如小孩肚痛时,火罐置肚脐上即可产生效果。於家畜方面,因家畜有毛,故须於皮肤上涂抹浆糊或肥皂,如此拔火罐才能吸紧皮肤,一般五~十分钟後拿开。拿开时,须以手指压紧患部与火罐接触边缘使空气泄入而後拉开(罐烧至无空气时才能吸紧)。此法一般用於治疗风湿症及麻痹症。

        五、艾炙法-一般用於治疗寒湿疼痛之疾病。又分直接炙和间接炙两种。间接炙是将艾草转成如香烟般之条状,置於患部上烤之,而後提起再烤。(艾有油质,故烧起来火力强、无灰,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於人方面有直接炙,以艾油置於皮上烧。直接炙不太好,因会烧破皮肤而留下疤痕。

各种家畜穴道位置

各种动物穴道位置

一、马:       

  头部:

    1.大风门:

        穴位:位於头顶,鬃毛根部前正中央。本穴旁开呈三角,有二穴,亦称大风门。

        针法:毫针向正下方平刺二~三寸。亦可以艾炙法或烧烙法治疗。

        主治:破伤风、脑水肿、脑贫血、脑炎、脊椎膜炎。

    2.通    天:

        穴位:额布正中,大风门与通堂的中点(一穴)。

        针法:艾炙或烧烙。

        主治:脑充血、脑膜炎。

    3.龙    会:

        穴位:在额头、两眼眶角联线的正中点一穴。

        针法:艾炙或烧烙。

        主治:脑部的疾病,颈部的风湿。

    4.垂    睛:

        穴位:眼睛上方,眶骨上缘约二寸的凹窝正中,左右各一穴。

        针法:新针(毫针)直刺二.五~三寸。

        主治:眼角膜血斑、肿痛、结膜炎。

    5.开    天:

        穴位:眼球黑睛下缘的中点。

        针法:用三弯针针刺开天, 体跑到下面时用针刺,液体和 一齐流出。

        主治:混睛 ,和丝状线 。

    6.通    堂:        

        穴位:额部两内眼角连一水平线的中点(一穴)。

        针法:艾炙、烧烙。

        主治:颈部的风湿和脑部的疾病。

    7.降    温:

        穴位:上唇外面,两鼻孔下缘线上,鼻内翼旁开三分处。两穴。

        针法:新针直刺三~五分,可留针。

        主治:感冒、发高烧(无名)中暑、过分的疲劳。        

    8.分    水:

        穴位:上唇外面,正中点一穴。

        针法:直刺一~一.五寸,或用小宽针刺入三~四寸。中暑时放血。

        主治:痉挛疝、风气疝、便秘疝、食过症、急性胃卡他。

    9.上    关:

        穴位:下颚骨关节後上方,距外眼角约二.五寸的凹陷中,有两个穴。

        针法:新针向下刺入,火针向下刺入五分。

        主治:颜面神经麻痹、破伤风、牙关紧闭、口唇附近肌肉痉挛、下颚脱臼。

    10.下    关:

        穴位:於下颚骨关节下方距外眼角斜上约一.八寸的凹陷中(两穴)。

        针法:新针向上斜刺     寸,火针五分。

        主治:作用与上关同。

    11.睛    明:

        穴位:下眼睑内,中三分之一交界处(两穴)。

        针法:上压眼球,毫针沿眶下缘向内下方刺入二~二.五寸。

        主治:结膜炎、角膜、周期性眼炎、夜盲症(月盲)。

    12.睛    俞:

        穴位:上眼睑正中,眶上突下缘,两穴。

        针法:下压眼球,刺二~二.五寸。

        主治:眼睑肿胀,其他作用如睛明穴。

    13.骨    眼:                

        穴位:眼角的前方。

        针法:采马血加入少量抗生素,振荡几下,立即注入垂睛、睛明、睛俞等穴处。

        主治:眼睛疾病。

    14.转    脑:

        穴位:外眼角上方,眶上突下缘的眼睑皮褶上。两穴。

        针法:下压眼球,针沿眶下突下缘侧刺入二~二.五寸。

        主治:结膜炎、角膜炎、夜盲症。

    15.血    堂:

        穴位:鼻梁两侧,鼻孔上端约二寸,左右各一穴。

        针法:三菱针或小宽针速横刺,穿鼻中隔放血。

        主治:鼻炎、脑充血、肺充血、感冒、无名高烧。

    16.鼻    俞:

        穴位:鼻背部两侧,在血堂下一寸处。两穴。

        针法:同血堂。

        主治:同血堂。

    17.姜    牙:        

        穴位:鼻外翼的软骨顶端。两穴。

        针法:用小毫针刺一寸到鼻软骨。三菱针刺三分。

        主治:痉挛疝、便秘疝、过饱。

    18.锁    口:

        穴位:口角後上方约七分,口轮外缘处。两穴。

        针法:毫针向後上方刺进二~三寸,用白针或火针顺斜口斜刺八分。

        主治:口唇肌肉收缩、脸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眼肌痉挛、破伤风时的牙关紧闭。

    19.开    关:

        穴位:顺口角直向上方约五寸,即第四下臼齿之间的颊肌内。两穴。

        针法:新针向後上方刺进三寸或前下方透刺到锁口穴;或白针、火针斜刺向内後方刺进九分,或烧烙。

        主治:面部神经痛、麻痹、破伤风时的牙关紧闭。

    20.脑    俞:

        穴位:耳根内侧前缘约二~三寸凹陷处。两穴。

        针法:火针垂直刺进五~八分。

        主治:脑炎、破伤风、脊髓炎。

    21.三    江:

        穴位:内眼角前下方约八分~一寸的眼静 分叉处。两穴。为放血重要穴道。

        针法:三菱针,刺二~三分,放血几毫升即可。

        主治:疝痛.痉挛疝、风气疝、结膜炎、膈膜炎、月盲、急性胃肠卡他。

    22.太    阳:

        穴位:外眼角後下方一寸处静 上。两穴。

        针法:小宽针,顺血管方向刺进三分左右,放血。

        主治:结膜炎、角膜炎、月盲、中暑、脑炎。

    23.眼    脉:

        穴位:太阳穴上去○.五~一寸之处。

        针法:与太阳同。

        主治:与太阳同。

    24.大    脉:

        穴位:在三江穴下方一寸左右。

        针法:与三江穴同。

        主治:与三江穴同。

    25.耳    尖:

        穴位:耳尖背侧面,耳静脉上。两穴。

        针法:三菱针刺进,放血几毫升即可。

        主治:感冒、痉挛疝。

    26.颈    脉:

        穴位:颈静脉上、中三分之一交界处。两穴。

        针法:大量放血,放约一千毫升至三千毫升。

        主治:中暑、中毒、过劳、脑充血、肺充血、口炎、蹄叶炎。

    27.玉    堂:

        穴位:口内上颚第三颚褶上,正中旁开五分,两穴。

        针法:三菱针刺进三分左右,如血流不停,则将舌拉出擦盐水。

        主治:中暑、感冒、口炎、胃肠卡他。(待续)

                                            现代畜殖(42~45)-陈德光.六十三年四月第2卷第4期

回首页 回上一页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网. 本网站图文系属茂群峪有限公司,内文之版权为该杂志社所
有,非经本公司及该杂志社正式书面同意,不得将全部或部分内容,
转载於任何形式媒体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