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針炙原理

針炙原理

獸醫針炙之要領:

        針炙到現在,還未確知其治病原理。就目前所知的是激發和調整身體內部,神經的調節機能和管制機能。因此,針刺某一穴道往往有兩種不同的效果生成。例如:馬在痙攣或抽筋時可以使其消失;麻痺時可以使其恢復知覺;便秘時可使其治癒;下痢時可以使其停止下痢。俄人巴甫洛夫於神經活動學中說:「治療,不是以外因或病部直接刺激,而是以各種不同強度的刺激或用溫熱作用於穴道,通過神經反射,增強其抵抗力,而治療各部神經機能。」目前,這還未能被完全同意。

        在中醫方面,針炙治病的主要原理是通經脈、調血氣、扶正驅邪。邪氣指的是致病的內外因素。正氣則是機體本身防禦能力和適應環境的機能。邪氣侵犯正氣之陰陽相剋。氣血不調就會發病。因邪氣侵犯正氣謂之陰陽相剋。氣血不調就會發病。因邪氣侵犯部位不同,有的在體表,有的在內臟,因此分出陰陽表裡之區別。在臨床上表現出不同的症狀:虛、實、寒、熱。陽表熱實,陰裡寒虛。針炙幫助正氣戰勝邪氣。陰、裡、寒、虛則補;陽、表、熱、實則瀉。凡久病、營養不良、全身無力、四肢麻痺、脫水、失血很多、腹瀉者屬虛。四肢發冷、脈博慢、體溫低謂之寒。四肢會痛、痙攣、便秘、充血謂之實。體溫高、口渴、不安、煩躁、舌紅、脈博較快謂之熱。

甲、針的種類:

        (A)冷針、火針、電針、水針。

        (B)巧治用具。

        (C)炙具。

A針的種類

        冷針不須加溫,有下列七種:

        (1)大寬針:長約四寸,針頭稜面寬約二分半,多用於大體型的牛和馬於頸靜脈放血用。針鋒面和血管平行,常配合針錘使用。

        (2)中寬針:長約三寸半,針頭稜面寬約二分,多用於中小體型的牛和馬及補助大寬針放血用。

        (3)小寬針:長針三寸,針頭稜面寬約一分半,多用於豬和羊。

        (4)穿黃針:大扺和大寬針一樣,只尾端有孔,孔中穿馬尾毛。

        (5)三稜針:於軟的組織和少量放血用。

        (6)夾氣針:狀如大寬針,但針體內有一管道,並開口於針柄和針尖稜面。於體內有氣時使用。

        (7)毫針:是使用最多最廣的一種,其長度從二吋∼一吋都有。

        火針:因火針可以補氣,所以虛症的家畜可以用火針。火針可以毫針代替使用,其使用長度可以用一控制器來控制,火針刺的深度大約一∼二吋,不可以刺得太深。

        電針:大都用於瀉症方面,針的一端通電,使其刺激量增大。

        水針:用注射針頭扎入穴位使得氣後,由注射器注入小量的蒸餾水或藥液,以達到針刺治療的效果。

B、巧治用具:有縮水管和三彎針等工具。

        (1)縮水管:於體內有腹水時用。

        (2)三彎針:大都於治療眼睛蟲時用。

C、炙具:將艾絨用紙捲成艾條,一端點燃,對準穴位用各種手法,使穴道受到溫熱的刺激,以求取療效。毫針不疼進針的方法有:1.指壓法2.雙指壓法3.舒張壓法4.夾持壓法。

        針慢慢刺進叫補,急速刺進叫瀉。一般言,捻針左轉為補,右轉為瀉。左右捻轉叫平補、平瀉。另外,當針刺進動物穴道時,動物有彎腰、舉尾、肌肉震動等表現時,叫做得氣。

乙、炙的種類:

        炙的種類有五種

        一、燒烙法-肌腱、關節、骨瘤、腰部疾病、四肢病等部位在使用任何方法都無效時。

        手術法:

        1.手術前不可吃飽。

        2.用兩支柱子固定。

        3.燒烙用具以碳燒至杏黃,再以醋噴,從裡而外,由上而下,順毛的方向燒。此法不能常用,平常多為一次,如須再燒,則必須等傷口復元後,最好換個部位再燒。燒過的部位不能淋水,且要照常運動。

        4.燒烙時會出汗,須將汗拭乾,以免著涼。

        二、麥麩法-炒麥麩二十斤至燙時,加四斤醋同炒至燙手為止。以袋裝上,置患部溫敷,一天一次,每次一至二小時。亦可以酒槽代用。

        三、醋酒法(水鞍法)-一般使用於腰部風濕痛或四肢風濕痛。先以醋將患部洗淨,再以浸過醋之布蓋在患部,加少許酒上去燒。火大時加醋;火小則加酒。燒一次須耗酒二至三斤,醋五斤。燒一段時間後,全身會出汗,勿使著涼。燒好後,令其休息或使輕微運動。如為年老、虛弱或懷孕之家畜則不可用此法治療。

        四、拔火罐-用竹管或杯子等,將燒著的紙放入,趁火苗未熄之前,邊將之壓於部位上,使它吸著在皮膚上,謂之拔火罐。此法於人方面常常使用,對於痛的方面治療很有效。如小孩肚痛時,火罐置肚臍上即可產生效果。於家畜方面,因家畜有毛,故須於皮膚上塗抹漿糊或肥皂,如此拔火罐才能吸緊皮膚,一般五∼十分鐘後拿開。拿開時,須以手指壓緊患部與火罐接觸邊緣使空氣洩入而後拉開(罐燒至無空氣時才能吸緊)。此法一般用於治療風濕症及麻痺症。

        五、艾炙法-一般用於治療寒濕疼痛之疾病。又分直接炙和間接炙兩種。間接炙是將艾草轉成如香煙般之條狀,置於患部上烤之,而後提起再烤。(艾有油質,故燒起來火力強、無灰,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於人方面有直接炙,以艾油置於皮上燒。直接炙不太好,因會燒破皮膚而留下疤痕。

各種家畜穴道位置

各種動物穴道位置

一、馬:       

  頭部:

    1.大風門:

        穴位:位於頭頂,鬃毛根部前正中央。本穴旁開呈三角,有二穴,亦稱大風門。

        針法:毫針向正下方平刺二∼三寸。亦可以艾炙法或燒烙法治療。

        主治:破傷風、腦水腫、腦貧血、腦炎、脊椎膜炎。

    2.通    天:

        穴位:額布正中,大風門與通堂的中點(一穴)。

        針法:艾炙或燒烙。

        主治:腦充血、腦膜炎。

    3.龍    會:

        穴位:在額頭、兩眼眶角聯線的正中點一穴。

        針法:艾炙或燒烙。

        主治:腦部的疾病,頸部的風濕。

    4.垂    睛:

        穴位:眼睛上方,眶骨上緣約二寸的凹窩正中,左右各一穴。

        針法:新針(毫針)直刺二.五∼三寸。

        主治:眼角膜血斑、腫痛、結膜炎。

    5.開    天:

        穴位:眼球黑睛下緣的中點。

        針法:用三彎針針刺開天,蟲體跑到下面時用針刺,液體和蟲一齊流出。

        主治:混睛蟲,和絲狀線蟲。

    6.通    堂:        

        穴位:額部兩內眼角連一水平線的中點(一穴)。

        針法:艾炙、燒烙。

        主治:頸部的風濕和腦部的疾病。

    7.降    溫:

        穴位:上唇外面,兩鼻孔下緣線上,鼻內翼旁開三分處。兩穴。

        針法:新針直刺三∼五分,可留針。

        主治:感冒、發高燒(無名)中暑、過分的疲勞。        

    8.分    水:

        穴位:上唇外面,正中點一穴。

        針法:直刺一∼一.五寸,或用小寬針刺入三∼四寸。中暑時放血。

        主治:痙攣疝、風氣疝、便秘疝、食過症、急性胃卡他。

    9.上    關:

        穴位:下顎骨關節後上方,距外眼角約二.五寸的凹陷中,有兩個穴。

        針法:新針向下刺入,火針向下刺入五分。

        主治:顏面神經麻痺、破傷風、牙關緊閉、口唇附近肌肉痙攣、下顎脫臼。

    10.下    關:

        穴位:於下顎骨關節下方距外眼角斜上約一.八寸的凹陷中(兩穴)。

        針法:新針向上斜刺     寸,火針五分。

        主治:作用與上關同。

    11.睛    明:

        穴位:下眼瞼內,中三分之一交界處(兩穴)。

        針法:上壓眼球,毫針沿眶下緣向內下方刺入二∼二.五寸。

        主治:結膜炎、角膜、週期性眼炎、夜盲症(月盲)。

    12.睛    俞:

        穴位:上眼瞼正中,眶上突下緣,兩穴。

        針法:下壓眼球,刺二∼二.五寸。

        主治:眼瞼腫脹,其他作用如睛明穴。

    13.骨    眼:                

        穴位:眼角的前方。

        針法:採馬血加入少量抗生素,振盪幾下,立即注入垂睛、睛明、睛俞等穴處。

        主治:眼睛疾病。

    14.轉    腦:

        穴位:外眼角上方,眶上突下緣的眼瞼皮褶上。兩穴。

        針法:下壓眼球,針沿眶下突下緣側刺入二∼二.五寸。

        主治:結膜炎、角膜炎、夜盲症。

    15.血    堂:

        穴位:鼻樑兩側,鼻孔上端約二寸,左右各一穴。

        針法:三菱針或小寬針速橫刺,穿鼻中隔放血。

        主治:鼻炎、腦充血、肺充血、感冒、無名高燒。

    16.鼻    俞:

        穴位:鼻背部兩側,在血堂下一寸處。兩穴。

        針法:同血堂。

        主治:同血堂。

    17.姜    牙:        

        穴位:鼻外翼的軟骨頂端。兩穴。

        針法:用小毫針刺一寸到鼻軟骨。三菱針刺三分。

        主治:痙攣疝、便秘疝、過飽。

    18.鎖    口:

        穴位:口角後上方約七分,口輪外緣處。兩穴。

        針法:毫針向後上方刺進二∼三寸,用白針或火針順斜口斜刺八分。

        主治:口唇肌肉收縮、臉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眼肌痙攣、破傷風時的牙關緊閉。

    19.開    關:

        穴位:順口角直向上方約五寸,即第四下臼齒之間的頰肌內。兩穴。

        針法:新針向後上方刺進三寸或前下方透刺到鎖口穴;或白針、火針斜刺向內後方刺進九分,或燒烙。

        主治:面部神經痛、麻痺、破傷風時的牙關緊閉。

    20.腦    俞:

        穴位:耳根內側前緣約二∼三寸凹陷處。兩穴。

        針法:火針垂直刺進五∼八分。

        主治:腦炎、破傷風、脊髓炎。

    21.三    江:

        穴位:內眼角前下方約八分∼一寸的眼靜脤分叉處。兩穴。為放血重要穴道。

        針法:三菱針,刺二∼三分,放血幾毫升即可。

        主治:疝痛.痙攣疝、風氣疝、結膜炎、膈膜炎、月盲、急性胃腸卡他。

    22.太    陽:

        穴位:外眼角後下方一寸處靜脤上。兩穴。

        針法:小寬針,順血管方向刺進三分左右,放血。

        主治:結膜炎、角膜炎、月盲、中暑、腦炎。

    23.眼    脈:

        穴位:太陽穴上去○.五∼一寸之處。

        針法:與太陽同。

        主治:與太陽同。

    24.大    脈:

        穴位:在三江穴下方一寸左右。

        針法:與三江穴同。

        主治:與三江穴同。

    25.耳    尖:

        穴位:耳尖背側面,耳靜脈上。兩穴。

        針法:三菱針刺進,放血幾毫升即可。

        主治:感冒、痙攣疝。

    26.頸    脈:

        穴位:頸靜脈上、中三分之一交界處。兩穴。

        針法:大量放血,放約一千毫升至三千毫升。

        主治:中暑、中毒、過勞、腦充血、肺充血、口炎、蹄葉炎。

    27.玉    堂:

        穴位:口內上顎第三顎褶上,正中旁開五分,兩穴。

        針法:三菱針刺進三分左右,如血流不停,則將舌拉出擦鹽水。

        主治:中暑、感冒、口炎、胃腸卡他。(待續)

                                            現代畜殖(42∼45)-陳德光.六十三年四月第2卷第4期

回首頁 回上一頁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