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9月台灣地區白肉雞生產成績簡訊

 

許正和、施義燦、陳保基

 

        本次資訊是蒐集 2000 年 7–9 月,台灣地區白肉雞之生產資料,並加以分析、評估,期望能提供業界參考之用。本次資料共蒐集 477 批次,共 13,956,501 隻白肉雞,經整理後有效資料為 469 批次,共 13,785,401 隻白肉雞,佔總蒐集批次的 98.3%。有效資料中,宜蘭地區共 22 批次,佔 4.7%;桃園、新竹、苗栗地區共 115 批次,佔 24.5%;台中、彰化、雲林地區共 139 批次,佔 29.6%;南投地區共 76 批次,佔 16.2%;嘉義、台南地區共 66 批次,佔 14.1%;高雄、屏東地區共 51 批次,佔 10.9%。飼養規模自 4,900 隻/批,平均為 29,393 隻/批,標準偏差為 18,361 隻/批。

        第 3 季為夏季氣候,具有高溫高濕的特性,此一特性恰為影響白肉雞生長時之緊迫因素。本季肉雞育成率表現較上季與近年同期皆有明顯低落的現象,各項生產性狀的成績分別為:育成率 92.0%、飼養日齡 41.84 日、出售體重 1.89 公斤、飼料換肉率 1.93、生產指數 219.4 及飼料造肉成本 12.60 元/公斤。與去年同期比較,本季育成率降低 0.66%、飼養日齡增加 0.24 日、飼料換肉率增加 0.04、生產指數降低 6.5,皆較去年同期生產成績衰退;但反而飼料造肉成本降低 0.25 元/台斤,主要是因本季飼料價格下跌所影響。與上季比較,本季育成率降低 0.35%、飼養日齡增加 1.47 日、飼料換肉率增加 0.03、生產指數下降 10.5、飼料造肉成本上升 0.20 元/台斤,所有生產性狀表現亦皆較上季衰退。

        就本季各月份而言,7 月份育成率為近 4 年同期最低,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 1.44%,亦較 6 月份大幅下降 1.42%,與往年 7 月份育成率較 6 月份上升的趨勢成相反結果。8 月份育成率與去年同期相較,降低 0.23%,但與本季 7 月份比較,育成率上升 1.39%。9 月份育成率與去年同期相較,降低 0.47%,但與本季 8 月份比較,育成率上升 0.95%。雖然 8、9 月育成率較近 3 年為低,但也回復到往年上升的趨勢。就本季育成率來看,7 月份的表現顯然異於往年,應是受到某種極大的因素所影響,如疫情、熱緊迫等。從家禽保健簡訊顯示,這幾個月的疫情較為頻繁,依此推斷,疫情是造成 7 月份下降的主要因素。

        就育成率而言,本季育成率在 95% 以上的批次佔全部批次的 38.2%,較去年同期下降 3.8%,而與上季的 38.6% 差異並不明顯。育成率介於 90%–94.9% 之間的批次,佔總批次的 35.4%,較去年同期略為上升 1.9%,與上季的 38.6% 則下降了 3.2%。育成率介於 85%–89.9%的批次佔總批次的 15.4%,較上季的 12.4% 下降 3.0%,而與去年同期相差無幾。本季育成率較去年同期及上季均大幅下降,使本季生產成績不佳,為生產業者之警訊。

        在飼養日齡方面,本季在飼養日齡 38–40日者為 27.5%,較去年同期的 32.5% 減少 5.0%,較上季的 54.3% 減少 26.8%。而在 41–43 日齡者,共有 54.8%,較去年同期的 49.1% 增加 5.7%,較上季的 30.1% 增加 24.7%。本季飼養規模的分布在規模 15,000–29,999 隻/批,佔所有批次的 43.9%,較去年同期上升 0.2%,較上季下降 2.7%。飼養規模 30,000–44,999 隻/批的場,佔所有批次的 24.1%,較去年同期上升 4.0%,較上季降低 1.4%。飼養規模如同以往,集中在 15,000–44,999 隻/批的場。飼養規模小於 15,000 隻/批的場,佔總批次的 18.3%,較去年同期降低 4.4%,而與上季相同皆為 18.3%。飼養規模在 60,000 隻/批以上的場,佔所有批次的 6.4%,較去年同期上升 3.2%,而較上季降低 0.8%。觀察近年來飼養規模的變化情形,小於 15,000 隻/批及 15,000–29,999 隻/批的場比例有漸漸減少的趨勢,但大於 30,000 隻/批的以上的三種飼養規模卻日漸增多,台灣地區白肉雞飼養已有朝向大規模發展的現象,業者需注意此一趨勢。

        再進一步分析,各飼養規模中育成率高於 95% 的批次,佔該飼養規模最高者為 15,000 隻/批以下,共有 40.7%。共次為 15,000–29,999 隻/批及 30,000–44,999 隻/批等兩個規模,皆為 39.8%。最低者為飼養規模 60,000 隻/批以上飼養規模,僅有 20% 的比率育成率高於 95%。若以育成率高於 90% 的批次所佔的比率進行各飼養規模間的比較,則飼養規模間的差異有縮小的現象。育成率高於 90% 的批次佔該飼養規模的比率,以 15,000–29,999 隻/批所佔的比率最高,共有 77.2%,而以 60,000 隻/批以上的場所佔的比率最低,僅有 66.7%。

        各飼養規模在各育成率級距所佔比率觀察,在育成率前 5% 的批次中,以 30,000–44,999 隻/批擁有最高比率,共有 6.2%,其次為 15,000–29,999 隻/批及 15,000 隻/批以下的飼養規模。而飼養規模 15,000–29,999 隻/批,則分別擁有 12.6%、21.8%、33.5% 的批次其育成率位於總批次的前 10%、20% 及 30%,為所有飼養規模中比率最高者。但飼養規模 60,000 隻/批以上場在育成率前 5% 到前 60% 比率的每一級距皆為最低,這是一個警訊。

        在各個飼養地區方面,本季中南部地區有育成率偏低的現象,其中以嘉義、台南等地區較為嚴重,而北部地區的宜蘭、苗栗也有育成率低落的現象。四區檢驗室的異常比例與育成率偏低的地區有相關性,在本季 7 月育成率低落的縣市中,宜蘭、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屏東等在 9 月份時育成率已有回升的現象,但彰化、雲林、台南等地區育成率仍舊低落。苗栗縣 8 月份育成率較 7 月份育成率較 6 月分亦大幅降低 7.84%,但 8 月份大幅回升 6.87%。疫情是影響飼養成績最大的因素,業者更應加強飼養管理工作及防疫措施,以免疫情發生造成經營上的損失。

        在出售體重方面,本季 7 月份平均體重 1.85 公斤,是歷年最低,但飼養日齡增加,飼料換肉率變差,可能是受育成率下降的影響。8、9 兩月份平均出售體重為近 5 年同期最高,其中 9 月份飼養日齡較去年同期下降 0.13 日,而平均出售體重增加 0.03 公斤。再從近年來平均出售體重的趨勢觀察,大場平均出售體比較小場輕,漸漸轉變為平均出售體重比較小場重,且與小場的差距正日漸擴大中。推測其原因可能為大場近年來改善飼養設備,再加上飼養管理進步,使得大場可以提升其出售體重以獲取較高的利潤。

        本季飼料換肉率表現不佳,7 月份飼料換肉率為近 4 年同期最差,9 月份飼料換肉率為近 5 年最差,顯示育成率是影響飼料換肉率的因素,而相對的會使飼養成本增加。

        在近 3 年業者提升競爭力的努力,本季飼養成績未能持續進步,反而下降,至為可惜。雖然疫情是影響的主因,但是仍可以透過飼養管理及防疫措施加以避免。